焦点科普:人机大战钟爱以棋测智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杨骏)一边是永远的冷静沉稳,一边是常有的激情创意。机器与人的思考风格并不一致,智力孰优孰劣并不好测,但一直以来,全球重要IT公司几乎都偏好用人机棋类博弈,来检验人工智能的进步。
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曾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独步天下,谷歌公司正用“阿尔法围棋”程序挑战围棋九段李世石,而脸书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黑暗森林”也选择了围棋来检测人工智能水平。
棋类博弈自古被视为一种关乎智力的高级挑战。和其他智力测试相比,弈棋具有直接对抗的特点,紧张对局中,对手一手精妙棋招,更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智力上的刺激和挑战。
从历史上看,人工智能领域从一开始就在考虑如何制造一个会下棋的机器。几乎大多数人工智能先驱,包括信息论创始人香农、计算机科学创始人图灵、“人工智能”一词提出者约翰·麦卡锡,都曾严肃思考过制造国际象棋机器的问题。
机器真正开始通过棋类挑战人类智力,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至195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在电脑中设计国际象棋程序。几年后,人与电脑下棋的新生事物就出现了。
1989年开始,IBM公司的“深蓝”就常常能击败国际象棋大师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初显端倪。1997年“深蓝”叫板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并获胜,已经让人类感觉智力受到了威胁。
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人类无法在国际象棋中战胜高级人工智能程序已成常态,甚至有国际象棋选手在正式比赛期间被发现用软件作弊。
电脑在国际象棋上挑战人类成功之后,所有人的目光又聚焦在了围棋这项古老的东方棋类运动上。对电脑来说,围棋是个比国际象棋更“难”的东西,也被一些人称为人类最后的智力骄傲。
围棋以变化繁复著称。按棋盘361个交叉点的每个点上可能有黑、白、空三种状态计算,棋盘上的可能局面数量达3的361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实际上考虑到打劫、提子等变化,变化数量还要大得多。目前的计算机无法对所有走法进行穷举。更专业点说,围棋难的地方在于它的估值函数非常不平滑,差一个子盘面就可能天翻地覆,同时状态空间大,也没有全局的结构。这两点加起来,使以往能在国际象棋中从容胜出的人工智能无法应对。
此次“阿尔法围棋”敢于叫板李世石,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电脑的“固定”程序逻辑,融入了自学习或者说是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也意味着“阿尔法围棋”技术架构采用的是模仿人类大脑神经模式,而不再单单依靠机器的“蛮力”,即使这样,也是经过了几千万次的机器自我对弈与学习,才有了挑战人类的“勇气”。
选择围棋作为人工智能水平的测试平台,最终还是为了能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正如“阿尔法围棋”开发者哈萨比斯所言:“最终,我们想要将这套技术应用到真实世界的重要问题中,比如用于个人助理软件,这样的个人助理软件能够从用户在线行为中学习用户偏好,并对产品和事件做出符合直觉的建议。”
目前,机器有智力、缺智慧的问题依然未解决。即便电脑能在围棋上战胜人脑,也仅是人工智能在某一类别智力发展上的里程碑,不必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