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点带面,让“美丽宜居”可观可感
住区围墙内外环境越来越美,停车难、“悬空老人”下楼难等短板加快补齐,街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记者从20日召开的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过去一年,我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越来越多的试点项目正以可观可感的成效集中呈现美丽江苏的现实模样。
探索“美丽宜居城市+”系统实践
“通过系统谋划和扎实推动,我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起点高、开局好。”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介绍,17个试点城市均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制和任务分工。各地在试点推进中,注重整合资源、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形成具有市域特点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和策略。
南京围绕“环境生态美、群众生活美、古都人文美、家园安宁美、城市常态美”的“五美”目标,整合建筑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治理、地下管网升级等工作,强化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无锡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与城市设计提升、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城市环境整治相结合,突出“覆盖全市域、涵盖全领域”,推动吴文化传承、环境改善与现代都市功能品质提升有机融合。“在确保抓好8个省级试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大市范围内增加30个特色市级试点项目,做到试点工作覆盖‘两市六区’全市域,奋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群。”无锡市副市长张明康说。
记者了解到,各地在试点中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城市+”系统实践。比如,镇江开展海绵城市+、扬州进行公园城市+、淮安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徐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等。各地还强调住区综合整治、街区整体塑造和小城镇建设综合培育,通过综合集成改善,让百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真实感受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实模样。
全年完成775个老旧小区改造
省住建厅统计显示,2020年,全省改造775个老旧小区,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共计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2975万平方米,惠及32.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受益人口将近100万人。
各地在推进老旧小区“补短板”过程中,积累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徐州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菜单化”,明确“必选项”、列出“可选项”,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我们既开展单个小区的专项整治,又兼顾周边片区的综合改善;既改造完善功能配套与市政基础设施,又协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加装电梯、危房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实现综合效益。”徐州市副市长赵立群介绍,2020年该市共新增停车位11588个,安装充电桩9994个,建设雨污水管网139.7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融资难是多地面临的问题。昆山创新多元资金筹措,改变项目资金由财政单一投入的形式,引入“银政企”合作,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比如,中华园西村改造项目成功获得建行4500万元融资支持。昆山还探索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营管理,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中华园街区改造主体调整为市属国企,改造后的小区、社区用房由所属物业公司管理、经营,实现投资、建设、管理、回报全过程闭环。
尽快建成一批可观可感样本
我省要求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契机,同步推进物质空间环境改善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按照3年试点任务进度要求,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提高试点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探索的针对性,抓好一个个项目建设,做一块、成一块,做一片、成一片,最后连点成块、连块成片。
“下一阶段,我们将指导17个试点城市、37个综合试点项目和87个专项试点项目,在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节点任务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推动和科学组织,尽快建成一批体现江苏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实践项目。”周岚说,结合各地围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最新动态发展,还将及时增补省级试点项目,更全面丰富地彰显各地城市建设亮点和特色。
聚焦居民“急难愁盼”,老旧小区改造也按下“快进键”。2021年全省将改造1130个老旧小区,改造量是2020年的两倍。结合“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各地将加快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库,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储备和生成机制,实现项目滚动管理。此外,更多“解难题”的创新实践将在各地展开。比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融资难问题,我省鼓励各地以让渡小区公共收益或者相关设施一定期限的经营使用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充分发挥国资平台作用,探索通过政府注入优质资产方式增加其金融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让承担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国有企业能够持续运营;推动精简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理顺新增设施产权关系等等,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经验。(白雪)
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