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深入推进“救急难”工作主动发现机制

11.08.2015  00:31

      今年以来,灌南县积极探索“救急难”发现机制的路径和措施,努力提升社会救助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制定“救急难”具体实施方案。专门印发了《灌南县“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救助的基本原则、认定的条件、救助的范围、救助的标准、申请审核审批的程序和监督检查机制等六个方面内容。强化了临时救助制度在“救急难”工作中的主体制度作用,开通了“灌南县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救助模式,切实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应,推动救助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变“坐等申请”为“主动救助”。县、乡(镇)、村(居)实行“三级联动”,确定信息员,专职负责主动发现和报送工作。主要是依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村(居)低保评议小组成员发挥主体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内村(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今年上半年通过低保评议小组成员主动发现并上报救助对象享受低保的就有126人。

      三是建立“首问负责”与“限时转办”制。全县11个乡镇统一制定办理和转办流程图,并公布救助电话。县局和乡镇实行“救急难”救助“首问负责制”,不论问到谁,工作人员都要把急难申请人送到受理窗口。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申请,由民政部门承办;对于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的申请,由民政部门转办给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及时办理、快速处置的原则,限时办结。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