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河长制”治水考核权重最高

19.12.2016  19:03

  未来3年治水预算投入超10亿元

 

  “这个排水口有污水流出来,赶紧查!”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社会综合治理中心里,街道办副主任袁利根熟练地轻点鼠标,在中心监控大屏上调出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平台,10多个高清摄像头开始捕捉区内每一条河流支浜的实时动向。每当屏幕上显示红色,袁利根就会眉头一紧,立刻掏出手机招呼同事查证。

  袁利根是一名“河长”。在滨湖区,这个不起眼的“芝麻官”,身上可挑着千斤重担。滨湖区滨水临湖,水面覆盖率达56%,区内333条河道纵横交错,全省15条太湖入湖河道中就有3条在该区境内。在今年初无锡实施的新一轮太湖治理暨河道综合整治行动中,滨湖区当仁不让成为太湖治理的前沿区、河道整治的主战场。滨湖区委书记袁飞代表全区立下“军令状”:围绕“控污染、治河道、护水源”3个重点,打响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地表水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70%的目标!

  治水,成为滨湖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头号工程”。但怎么治?各方头绪纷繁,众说不一。在3月初整治目标任务下达后,滨湖区相关板块、条线按照各自的节奏投入治水行动,但整治了两月有余,157条监测河道,仅1条河道水质达标。主管此项工作的滨湖区副区长过伟忠急了:“这就像一只手,五指各自用力,但又相互牵制,无法凝聚成重拳出击的合力。

  要治水,就得换思路、优路径。6月底,滨湖区召开水环境综合整治再动员工作会议,会上,由区城管、水利、环保和住建等4个职能部门精兵强将组成的无锡首个区级“治水办”宣告成立。“治水办”副主任朱谊告诉记者,“治水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改过去“九龙治水”的困局,实现了捏指成拳、精准发力。

  在这场治水机制的深度调整中,像袁利根这样的“河长”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2008年,滨湖区在全国首创“河长制”治水管理模式,全区77条重点河道均配备区级和辖区主要领导担任正副“河长”。今年新一轮整治,正副“河长”变成了区、部门、板块、社区“四级河长”,“河长”的工作职责也从简单的应急管理转移到“截污水、治黑水、排雨水、防洪水、引活水”的河道全面治理上来。在领导干部们最看重的年终考核中,治水成效单列,其140分的分值权重超越经济、招商等传统主流指标,独占鳌头。

  体制机制之变,唤醒了滨湖“全民治水”的动力。在担任“河长”的第6个年头,袁利根在他担任“河长”的蠡溪河畔,来来回回走了几十趟,把河道上有几个排水口、周边有哪些重点污染源摸了个门儿清;他联系专业机构,为河道量身定制科学有效的整治方案。盛夏,他开启泵站从外面往河里调入品质好的活水;眼下到了初冬,他又领着工作人员驾船水上,及时打捞河道上的落叶、垃圾等漂浮物。4个月下来,蠡溪河原来的劣五类水变成了四类水,黑臭现象彻底绝迹。

  “河长”很忙,成效在水里,功夫却在岸上。截至10月底,滨湖区已全面启动了对全区639个区块控源截污、达标排放的创建和复查整改;搬迁关闭10家畜禽养殖户,完成一家规模养殖场改造;对9条重点河道周边工业污染源情况进行详细排查整改;基本完成了以16条重点整治河道为骨干的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预计未来3年滨湖区治水总体预算投入将超过10亿元。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句话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滨湖区委书记袁飞说,生态环境是滨湖的优势,同时也是滨湖的短板,其中,最短的一块板就是水环境。“滨湖将坚决落实省党代会部署,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产业强区战略,力争通过两年多时间,让滨湖区的水环境得到更大提升,实现对滨湖人民庄严的承诺,谱写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滨湖篇章。

  ( 薛颖旦    马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