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温情社会救助”持续升温 向相对贫困对象拓展

12.11.2019  09: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记者在南京、镇江等地采访发现,近期在全省陆续推开的“温情社会救助”改革新政持续“增温”,最后一道防线开始向相对贫困对象拓展。

  救助谁: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拓展

  前不久,张家港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救助管理平台发出预警——低保对象张华(化名)近期被确诊为结肠恶性肿瘤,在张家港澳洋医院治疗。平台第一时间将“因病致贫”预警推送给张华户籍所在镇。当天下午,镇民政办反馈:大病预警情况无误,市镇两级民政部门立即为患者办理临时救助,发放2835元救助金,为其缓解生活压力。

  “预警如此及时,我们建立的低收入家庭信息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长陶静华介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小康路上的最大拦路虎。为此,当地政府设立“五道防线”兜底。除了基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惠型大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外,当地还探索极具特色的村级医疗互助模式,通过第三方平台运作,对患病村民按病种进行补助。目前,张家港60个村22.7万人都加入村级医疗互助,累计募集资金3600.4万元,救助2.29万人次,发放互助金1657.7万元。

  新市民比例越来越高,张家港也为他们撑起救助伞。当地将居住6个月以上的新市民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累计有445人获助155.2万元临时救助金。市政府为16-60周岁新市民购买意外险,累计赔付563.6万元。新市民原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也给予救助,累计发放230多万元,捐款捐物680多万元。

  “温情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都在保障范围内,救助分类分层、阶梯递进。为此,重残、重病“单人保”等救助政策全面推开。南京江北新区的叶志军双下肢残疾,如今,他在当地一家名为太阳花的助残社会组织里从事产品加工。当地民政部门帮他办理“单人保”,现在他每月低保金加手工制作有近2000元收入。

  “省民政厅前不久出台《关于开展温情社会救助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保障绝对贫困向保障相对贫困拓展,无疑是救助改革的方向。”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说,以“温情社会救助”改革为总纲,当前要回答好“救助谁”“怎么救”“救多少”“救什么”等关键性问题。

  怎么救:“身份证+授权书”即可申请

  “温情社会救助”首次提出“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的创新改革。镇江市民毕文(化名)无劳动能力,妻子患病需长期服药,女儿去世他们还要抚养孙辈。毕文在申请低保前生怕程序太多,自己跑不下来。当地民政部门告诉他,只要提交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

  “结婚证、残疾证、房产证等,这些可以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证明材料,今后都不再向群众索要。”镇江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陈耀辉介绍,当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开展“温情家访”,专业“家访员”实现全覆盖,相当于为基层增加160多名经办人员,让困难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救助对象认定,向来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只有建立科学核对平台,才能保证救助精准高效。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林莉介绍,当前省市县三级联动核对机制已经建立,省级核对平台联通43家银行金融机构、10家省级部门,日核对量提升到5万人次,实现对救助家庭“房子、车子、票子”等16个项目的大数据核对。

  如今,乡镇(街道)政务中心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未来端口还要向村(居)延伸,实行“一号申请、一表登记、一门受理、一网办理”。结合扩权强镇,有条件的地方正将低保、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

  救什么:“发救济+送服务”突破传统方式

  传统救助方式一直以“现金救助”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意识到,需要将社会救助向生活帮扶、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人文关怀型综合救助拓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时,就需要更专业社会服务介入。

  张家港今年购买13家社会组织的服务,26个关爱项目涉及助困、扶幼、养老等多个领域。为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改“供给视角”为“需求视角”,社会组织研发“励鹰计划”“一平方米未来”等14个个性化公益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成长支持。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聚在银龄”“幸福筑巢”等老年人专属关爱项目相继落地。

  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中很多政策“能感知、有温度”。比如低保“缓退渐退”机制就明确,因就业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并且主动申报退保的,给予3个月的渐退期。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脱贫攻坚期内保留低保待遇和其他优惠政策不变。

  在核算低保申请家庭收入时,对于因病、因残增加的必要医疗、护理、康复训练费用等家庭刚性支出,以及家庭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可按规定适当扣减……这些满怀温情的改革,将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及时、更公正,让全省数百万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唐 悦)

  原标题:分类分层阶梯推进 应救尽救应助尽助 我省“温情社会救助”持续升温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