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体制淤泥,溧水治水“一通百通”
长江水纵贯全区,在管道里“走”了50多公里才到达和凤镇。副镇长刘昌红告诉记者,引江水入村,有详细的节点任务图,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相关责任人要被追责,一天也不敢大意。
不仅和凤镇,整个区都在“挂图督战”。溧水制订了详细的自来水一体化工程图,主干网、次干管、支管,何时铺,哪个村何时通水,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区督查办专题督查。
全区上下一张水务工程图的背后,是溧水从“九龙管水”到“一龙治水”的转变。溧水水资源不算少,全区有水库79座。仗着有水喝,南部地区居民用的是源自水库和塘坝的直供水,碰上洪涝光景,直供水要么变成黄浊水,要么用水紧缺,全区4万多人饮用水水质没保证。喝水老问题,多年没解决,管的部门还不少:城管、住建、水利、环保均涉及水务管理,加上7个镇,供水、污水各成一体,污水达标工程多年不达标,严重影响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度。
2013年,溧水把水务列为全区第一民生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30亿,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供水一张网、服务一个标准,管理一条线。水务规划、管理和监督统统交给水务局,另成立水务集团,专事运营,集团下设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明确了谁负责、谁干活,还得解决钱从哪来。区水务集团副总经理戴志盛介绍,溧水将区水库资产、水厂用房及设备全部划拨给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区土地储备中心划入501亩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资产达到65亿元。水务经营全部由民营转为国有资本控股,回购全区镇水厂的经营权,回购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量一下提高两倍。
体制打通,“水流加速”。不到两年,溧水建成供水支管3680公里,到今年年底,全区新水网全部建成通水;建成污水支管150公里,将老集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列为重中之重,所有主要污染源进行纳管改造,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30个,杜绝污水入河。
体制打通,流水不腐,两岸杨柳拂堤,吸引了不少垂钓者。家住活塞环厂宿舍的张银柱爱在河边散步。他说,往年夏秋,正是河道最臭的时候,宁愿跑远,绕开河道,不得以要过桥,还要加快脚步,哪会有人来钓鱼。今年不一样了,大家都爱往河边走。
城区金毕河、城沛河、南门河和中山河,多年存在河道水少、水死、水脏的老问题,而河道的上游水源是四座水库,原先隶属不同部门的水道现在统一规划治理。溧水实施清水通道工程,首期投入1.2亿元资金,以石臼湖为水源,新建11.8公里渠道和两级泵站,将城区上游的四座水库串联,引石臼湖水至城区河道,多级蓄水抬高城区河道蓄水位,让城里的河流动起来。
10里中山河全线整治,清水通道、游船航道、步行通道和自行车通道建设同步建设,明年年底完工。“我们规划在中山河边建设开放的市民嬉水区,让现在的孩子也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家门口的小河里游泳。”戴志盛说。
溧水“水美”。在网络上,输入“溧水环山河”,便能看到很多驴友拍下的环山河美图。三面被清水环绕的村庄、掠过水面的白鹭、豁然而出的广阔水面……令心灵安静的世外美景,在这,正成为现实。
溧水西南的丘陵地,环山散落着12座水库,如今被贯通串联,统筹治理。上游实施水土涵养工程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游清淤疏浚,连通水系;下游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打造高标准农田。
东泉村就在这片环山河区域内,村支书陈敬忠告诉记者,环山河12座水库联通整治后,环境美得像画,水利得到改善,村里来了很多现代农业项目,玫瑰园、水果园、蜜蜂基地,前来洽谈的项目一个接一个。
越来越多的溧水人体会到,人善待水,水定会惠泽人。(刊登于《新华日报》作者: 颜芳、张伟 赵敬翔 杨长喜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