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米深海来了潜水员:海军创我饱和潜水纪录
我国饱和潜水刷新纪录300米深海有了我海军潜水员的身影
人民网1月20日电(记者倪光辉于超) 20日上午,随着4名潜水员减压结束依序出舱且身体状况良好,我海军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300米饱和潜水专项试验,并一举创造了330.2米的全国饱和潜水新纪录。
支队队长刘杰透露,300米是世界大多数潜艇的极限深度,能否在这个深度进行高效的潜水作业,关系到打通高效精准进行援潜救生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同时它对提高沉船打捞、水下施工、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等作业能力,推动潜水医学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试验为期近4个月,任务瞄准300米这一目标,旨在在实战环境中检验饱和潜水技术性能,锻炼潜水员队伍。
1月4日13时26分,饱和潜水试验开始。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的该支队徐晓、高杰、张恒银、李勇4名潜水员,充满信心地跨入高压舱,开始进行饱和加压。参与此次试验的4名潜水员在300米水下要承担3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米几万公斤的负荷。其中3人还要承担海底巡潜任务。有专家指出:“这种负荷让潜水员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要承受压力。”
试验过程中,潜水员感到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甚至慢慢产生味觉缺失。潜水员李勇说:“舱内达到26个大气压后,胸口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同伴们出现了头晕恶心、站立不稳现象。”潜水员徐晓称:“感觉骨头被压得厉害,关节像脱臼一样伸展不开,整个人就好像被真空包装的食物。”特别是还参与了巡潜任务的李勇说:“除了高压之外,水下特别寒冷,尽管穿着新式的热水潜水服,但仍然无法抵御如此低温,体能消耗非常大。”
试验指挥员王鹤鹏介绍说,为保证试验万无一失,支队专门成立了指挥所、潜水组、装备保障组、医疗保障组等各领域骨干组成的专家团队,并先后制定了10余份方案预案和详尽完备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同时邀请军地潜水专家、医院教授等进行相关授课。他强调,从码头训练、30米潜水训练、60米邦司潜水训练到最终的300米饱和潜水试验,分阶段、分层次对潜水员进行加压、体能、心理等专项训练,让潜水员们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逐步战胜超高压环境和由之带来的恐惧情绪。
“此次试验是海军首次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饱和潜水技术应用于实际潜水作业,300米深海终于有了海军潜水员的身影。”王鹤鹏指出,此次试验的成功,不仅成功摸索出一套科学、实用、安全的大深度潜水程序,还创新了一套先进、完善、有效的深潜医学监护和干预手段,掌握了一批深潜环境、深潜技术、熟悉深潜程序的技术参数,为今后大深度饱和潜水的实战化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链接:与蛟龙号潜水有何不同?
在蛟龙号已达到水下7200多米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关注一次300多米的作业呢?蛟龙号的船员是在舱内,舱内压力和陆地压力一样,因不需要出舱作业,也不需要对人员进行加压减压。而饱和潜水则是潜水员出舱,身体直接暴露在深海,身体承受海底高压,在深海进行作业。蛟龙号潜到水下7000米,其艇员仍处在一个大气压之下,与在地面上生活没有什么差别。但饱和潜水员则是暴露在高压之下,水下300米就要承受1平方厘米约30公斤的压力,足以将8毫米厚的钢板压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潜水员还要完成搜索、打捞、援救等作业,可以说,每一名潜水员都是一条真正的“蛟龙”。
原标题: 330.2米深海来了潜水员:海军创我饱和潜水纪录
稿源:光明网
作者: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