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发展大农业扶贫“一亩三分地”也能刨出甜头挖出金
11.07.2017 21:43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今年村里要办粮食烘干厂了,再也不用为雨天没法晒粮食犯愁了。"村民张洪舫从前饱受粮食受潮贱卖的苦,曾一度暗下决心要出门闯闯,如今却更有自信的干起农活,“烘干一吨粮食才几十块钱,能让粮食卖个好价钱,村里这事办的真叫好。”
继去年2月,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已帮助当地包括孙庄村在内的7个省级“扶贫村”脱贫,目前当地成功脱贫人口达到3.09万。通过建立项目,帮助当地发展“大农业”,让农民因守住土地获得成就感,逐渐成为淮安区脱贫致富摸索出的“秘诀”。
村里建起“粮食烘干加工厂”致富不必远走他乡
步入7月盛夏的孙庄村,阳光烘烤着大地,热浪在空中不停地蒸腾、翻滚,一阵风吹来,挟裹着水稻的清香。第五组地头上正紧密筹备的烘干机设备,让田间劳作的村民相信,这一年,他们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每年庄稼收割后,就遇上阴雨天,三两天也就罢了,要是连续阴雨,到手的粮食就坏了,本来可卖两块钱一斤的,最后一块钱一斤也没人买。”村民张洪舫向记者说起了往年的遭遇,当地农户每年因粮食受潮损失不少,一年到头田间收入才小几千块,“靠天收”的日子实在难以为继。
眼见村民土里刨食的不易,2016年随省委帮扶队前来孙庄村的第一书记周万里,上任后的首要事就放在了“粮食烘干储备加工厂”的建设上。周万里和村里合计,决定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成立忠仁粮食专业合作社,申请省帮扶资金200万元,建成1100平方米粮食烘干储备加工厂。
据村副书记兼会计徐文书介绍,为避免烘干厂“半年闲”的问题,周万里又主动联系自己的单位,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办事处,为烘干厂捐赠价值约30万元的稻米加工全套设备,拓展烘干厂业务范围。村书记李云高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不仅能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可以安排土地流转户进厂工作,增加大家工资性收入。孙庄村民在村里打工拿工资,这也是村史上第一遭。
“要是种地能挣钱,村里又能有工打,谁也不想往外奔啊。”村民朱广华的一句心里话,道出了这里大多数村民的所想。为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刨出更多金,李云高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利用土地流转集中的模式,还成立了稻麦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富硒水稻。地头村民说,富硒水稻比普通水稻相比,每亩地提高年收益2~3千元。据悉,孙庄村全村3807人,其中2000多人在外务工,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和老人,李云高说,如果村里发展好了,种地能挣钱、也有工厂提供就业岗位,相信“回巢”的人会越来越多。
有尊严、有获得感的“脱贫”
电商加盟店“次第开花”为低保户提供就业
在淮安区车桥镇的镇中心,38岁的梁苏苏正充满干劲地指挥施工队改造装修,这个月月底,这里就将成为“车桥镇苏宁易购扶贫直营店”。作为店长,梁苏苏的“电商梦”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回忆起去年年底刚到车桥镇任店长的日子,梁苏苏不由感慨着打开了话匣子。“当时被苏宁云商集团从其他店调任到车桥直营店作店长,来的前三个月可以说是心灰意冷。”梁苏苏说,由于当时该店位于镇中心边缘的桥南,周围商业气氛不浓,且70米的店面面积也不够,因此销售额一直上不去。梁苏苏倔强的“强店梦”,给扶贫队带来了“电商扶贫”的启发。
新华报业集团记者朱浩作为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队员、车桥镇党委副书记兼张陈村第一书记,利用后方单位资源,顺利联系上苏宁集团,以车桥镇建“苏宁电商旗舰店”为契机,不但帮助梁苏苏重新选址开店,更帮助朱桥、顺河等周边乡镇大力推进农村的电子商务试点。
朱浩介绍,目前这一“电商扶贫”项目已有序开展,苏宁云商集团已筹备在每个乡镇扶贫直营店先期投入20万元,每个直营店可吸纳加盟店,并在每个村设有联络员,每店可带动3~5名低收入农户进店就业,普通员可实现年收入6万元以上。
此外,淮安区帮扶队的“电商扶贫”项目之一的“淘实惠”也取得进展。朱浩表示,淮安区“淘实惠”电商在27个省级经济薄弱村“布点”,以推动农产品为特色,促进农户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以“互联网+农产品”为方向,帮助农民就业及增收。
“沉睡土地”被养殖业一一唤醒
扶贫队“用足一身功”为当地找到“产业支柱”
在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的一隅,不断传来“咕咕咕”的鸽声。真没想到,这里能变成个这么大的鸽舍,我们还能在村里过上朝九晚五‘打工族’的日子。”镇西村的农户在鸽舍里忙活着告诉记者。如今当地的500亩鸽舍在去年以前,是闲置多年的荒芜地,如今这里不仅建了厂房,还为整个淮安区的农民增收带来了希望。省委驻淮安区帮扶队队长、淮安区委副书记叶忠华在现场告诉交汇点记者,作为工作队的统筹项目,去年引进的“鸽舍”项目,不仅每年为淮安区多个镇带来丰厚的租金回馈,还为当地带来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工资,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回流以及低保户“脱贫”。
在工作队的统筹下,孙庄村拿出200万帮扶资金用在投资建设鸽舍上,去年年底,孙庄村就从中收益20万元。村集体账户上破天荒地有了“大票子”,这所得的20万元租金“是孙庄村集体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孙庄村第一书记周万里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正常走运营后,今后村里每年都有32万元的“进账”。
有类似获得感的还有茭陵乡章集村。省委驻淮安区帮扶队队员,该村第一书记史拥军告诉记者,“鸽舍”这一项目产值很高,收益的16%都归淮安区各个村集体,50万对蛋鸽产蛋,每个鸽蛋以4~5块的价格售向上海等地,且近期还有韩国企业来对接“鸽蛋面膜”,有产业延伸的趋势。
缺乏支柱产业是淮安区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的主要障碍,为当地找到“龙头项目”是能带动整体脱贫,长效致富的关键。叶忠华利用后方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的资源优势,将“以土生金”作为创收方向,帮助当地盘活闲置土地,把农村的休眠资产变成财富“活泉”。采访中叶忠华告诉记者,盘活土地资源,为淮安区引进富民工程的例子还有“生态生猪养殖”项目。
去年,帮扶队抓住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在茭陵乡投资5.2亿元建种猪场的机会,帮扶队带领区国土、环保、农委及温室企业在全区进行实地查看,最终选定在全区5个乡镇14经济薄弱村集中流转750亩建设200栋现代化猪舍,实施“生猪生态养殖工程”。茭陵乡章集村第一书记史拥军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在推进中,并计划同时利用土地整理及温氏猪场有机肥,在村里先流转20亩土地进行土豆机械化种植。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11.07.2017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