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实施三个“作战”方案 发扬“铁军”精神 助力精准脱贫
新华报业网讯 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协调资金3.13亿元,完成帮扶项目90个,实现年收益600余万元;一年多以来,已有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3.0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一组数据亮出了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一年半以来的成绩单。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说,这届队员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真正体现着工作队倡导的“铁军精神”。
产业引领,
打一场整体脱贫攻坚战
8月10日,位于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的天裔鸽业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很多鸽舍的墙上有一个方形牌牌,上面写有“车桥镇张陈村帮扶项目”“博里镇马桥村帮扶项目”等字样。
这类鸽舍共有206幢,由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与淮安区政府共同筹资2060万元建设,租给天裔鸽业用于蛋鸽养殖,天裔鸽业按照帮扶单位出资额的16%,每年给区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分红。
在朱桥镇孙杨村,南京市建邺区帮扶干部、该村第一书记林碧玉告诉记者,去年8月建邺区投资100万元,在天裔鸽业为该村建了鸽舍。当年底,孙杨村便获得分红16万元,其中一半分给了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精准扶贫,依靠产业是长久之计。帮助淮安区培育发展本地特色支柱产业,打一场区域整体脱贫攻坚战,是工作队拿出的第一项“作战”方案。一年多以来,工作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禀赋,实施从空中到屋顶、到地面、到地下的立体式产业布局,引入南京风晔150MW风能发电项目、21.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40万头生态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等。
资源聚合,为薄弱村装备精良“武器”
“这些省定经济薄弱村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整合不够。”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为当地脱贫拿出的第二项“作战”方案,就是将后方单位的政策、技术等优势资源与当地自然资源嫁接、融合,为薄弱村装备更精良“武器”。
2016年2月25日,由17家单位派出的本届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21人正式进驻。除队长叶忠华外,其余队员全部担任20个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
“这个队伍里,有10人是军人出身,还有一位人民警察,工作队发扬‘铁军精神’有了最好资源。”叶忠华介绍,后方帮扶的,有6家省级机关、6家高校、2个南京市辖区和一批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资源丰富。
作为“队长单位”,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厅长李侃桢提出的“真情帮扶、精准帮扶、资源帮扶、同策聚效”要求,在支持全省脱贫攻坚的26条国土资源帮扶政策之外,两年内相继为淮安区“量身定制”了20条帮扶具体政策。依据这些政策,支持淮安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安排专门规划流量指标,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增加淮安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了高铁、348省道、恩来干部学院、共创草坪等16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安排土地整治项目4个;下拨增减挂钩补助资金1900万元;盘活土地资源,淮安区在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获得资金4800多万元。此外,两年直接投入帮扶村资金60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车南村年收益达50万元以上。
各帮扶单位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省环保厅投入近5000万元,对14个薄弱村和46个自然村进行覆盖拉网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省林业局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用于淮安区绿化示范村和珍贵树种“三化”建设。建邺区、浦口区各投入1000万元,帮扶的3个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标。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帮扶干部朱浩,利用媒体优势联系苏宁云商集团、“淘实惠”电商,在车桥镇张陈村开展电商扶贫,协调资金200多万元,兴建路桥涵闸23座(条);集团旗下扬子晚报启动“阳光助学”行动,资助52名新录取的困难大学生每人5000元。
省委组织部、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科院南京分院、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仪征化纤有限公司等“成员单位”,分别在政策制定、基层党建、项目审批、金融扶贫、行业监管及高效农业等方面向淮安区重点倾斜。
精准发力,为低收入群众拔掉“穷根”
“工作队对我们的帮扶措施具体而又实在,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帮扶。”宋集乡宋集村村民谷开说。
一年多之前,谷开的母亲患重病去世,父亲又查出肺癌晚期。为给父母治病,他花光了积蓄,还欠下数万元债务。去年2月,省林业局帮扶干部庹祖权进驻宋集村担任“第一书记”,谷开在庹书记协调下获得贷款2万元。他买了辆农用三轮车做粮食营销,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超5万元,四口之家实现了脱贫。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突出重点抓好教育、健康帮扶,建强基层组织,帮助低收入群众拔掉“穷根”,这是工作队为淮安区脱贫攻坚部署的第三项“作战”方案。
借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江苏警官学院、中科院南京分院等科教资源优势,工作队与之联合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暑期支教、关爱留守儿童、送艺送教送书送药送技下乡等活动,推动省城医院与淮安区乡镇医院结对共建、专家与医生师徒结对等,联系20多家企业和39家全国、省市区文明单位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
在朱桥镇石塘村,记者看到,由南京市建邺区投入135万新建的村部和居家养老中心已经完工。建邺区帮扶干部、石塘村“第一书记”袁永星说,帮扶难点其实在于“合村合账合心”。石塘村由原石塘、宝林两村合并而成,但合并7年来一直是两本账、两套人马分开管理。“我首先把两本账合而为一,帮助配置新的两委班子,新的党总支书记选出后,又协调资金建了新村部,让两村真正合并起来。”
在帮扶队员努力下,这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合村合账合心”,7个村率先达到新“八有”标准,基层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 彭广余 李先昭
原标题: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实施三个“作战”方案 发扬“铁军”精神 助力精准脱贫
标签:
编辑: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