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工程”助新市民跑步进城 看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如何打造“融城样板”

03.06.2015  11:44
“四联工程”助新市民跑步进城 看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如何打造“融城样板” - 新华报业网
“四联工程”助新市民跑步进城 看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如何打造“融城样板” - 新华报业网
“四联工程”助新市民跑步进城 看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如何打造“融城样板” - 新华报业网
“四联工程”助新市民跑步进城 看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如何打造“融城样板”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刀鱼开捕

岗位送到失地农民家门口 新市民跳起广场舞 爱心年夜饭情暖老人心 我健康我快乐

  在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文体中心的“渔文化展示馆”,见到62岁的金江村老渔民王春保。目睹展示馆里的鱼梭、网线等展品,老王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的“渔民生活”。

  2009年,镇江水源地改造和北部滨水区建设,让和平路街道近万名农民、渔民,相继失地失水,被抛进了城市化的大潮。如今,金山湖畔、塔影湖边的美景已由当时的憧憬跃然眼前,成为和平路街道的“美丽名片”。和王春保一样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走过这些年,实现了从“身入城市”到“心入城市”的“融城转型”。

  “第二职业”稳收入

  失地失水不失望

  “以前,我们家有一栋三层‘小别墅’,还有三艘渔船,因建设需要,先上岸、后拆迁,既失水、又失地,我们祖祖辈辈都靠打鱼为生,那时候一年下来捕鱼的收入有2万元左右。”一步跨进城市,让这些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的“新市民”们顿感失落,眼前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让他们深感不安。

  身份易改、生计难寻,虽拿到部分拆迁补偿款,但终究只是解决近忧,和平路街道人社服务中心王金祥介绍:“征地拆迁前,农民拿的是农保,渔民仅在禁捕期有生活补贴,进城上岸后,街道2236名农民转了城保,959名渔民补交部分费用,到龄后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退休’待遇。

  两年前,当60岁的王春保拿到1000多元的“失水渔民退休金”时,彻底消除远虑,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他和老伴不仅能拿到退休金、还有一份做保安的工资,此外,村里每年都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收入自然比之前高出不少。他解释,保安这份工作是自己在“失地农民(失水渔民)融城专场招聘会”上找到的,他周围有不少4050人员都找到了“第二职业”。

  在和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重阳看来,如果老百姓生活过得不好,新城就算建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社保仅仅是托底,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提升收入水平,实现拆迁百姓失地失水不失望。

  近年来,街道大力实施“一村(社区)一幢创业楼”富民工程,以征润州社区为例,社区投入1800万元购置的2000平米创业楼,先后为10多家企业提供平台,并顺利帮助12人成功实现创业梦;另一方面,“多管齐下”,为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再就业提供条件,通过搭建“融城创业工作室”平台,开展SYB创业能力培训等,吸纳50多家民营企业提供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和失水渔民群体的就业岗位,并连续多年举办“融城专场招聘会”,目前,街道被拆迁群体的再就业率达93.33%。

  “王老头江鲜馆”拆迁前是位于“江鲜一条街”上的小门面,这条小小的街道承载了太多镇江人的过往记忆,拆迁后,老板王金山顺势而为,利用空当,去外地学习进修,再进行融合创新,2014年,位于京江路上的“金山江鲜馆”终于重新开业。王金山慨言:“村里、街道都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办证照、找门面,现在不仅经营面积扩大不少,就餐环境也大为提升,一年下来,利润也比以前高出不少,还带动了金江村、征润州等地的20多人实现就业!

  失地失水的不安,变为重拾生活的信念,“创业缺本、就业缺岗”的“新市民”终于开始在新的领域重新编织属于自己的“金色渔网”。

  “传统渔歌”成功“申遗

  “新市民”加速观念融城

  “我们2013、2014连续两年获得了镇江市老年体协举办的腰鼓及健身广场舞比赛一等奖”,这难得的荣誉,让征润州社区居民杨春兰无比兴奋,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久林悄悄告诉记者,老杨本人去年还被镇江文广集团授予“优秀群众文艺辅导员”称号,杨春兰幽默地说,以前自己只会做两件事,一是种菜,二是卖菜,现在的日子大不相同,每天都要召集大家排练广场舞,经常受邀参加各类广场演出,俨然一名“文化人”。

  为使“新市民”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紧跟“融城”步伐,和平路街道各村、社区各显其能、各出奇招。在新金江联合党委书记华庆富看来,丰富居民生活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传承中加以创新,才能恒久流传,“很多失水渔民虽进城上岸,但仍常常哼唱起当年劳动时最喜爱的“渔歌号子”,为了保护这日益稀缺的文化资源,社区特地请来了区文化馆的老师重新编排传统渔歌并将其创作成舞台剧,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一半以上的演员都由新金江“失水渔民”担任,“一方面给大家留点念想,另一方面对宝贵的文化财富加以保护,经重新创作的《渔歌》已在2013年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项目。

  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重阳表示,和平路渔民、农民、市民“三大群体”皆有,这种特色在润州“独一无二”,在实现“心入城市”的融城转型中,街道一方面结合不同群体的固有文化差异,尊重传统,发扬特色,另一方面,统一搭台,一视同仁,努力推动“新市民”观念融城及文化互融。

  近年来,除街道文体中心外,“金山水城”等8个文化广场相继建成,3000平方米的金西社区服务中心和新金江社区服务中心也将在2015年10月投入使用,遍布各片区的15个“道德讲堂”、“新市民学堂”成为百姓最常光顾的地方,26个文体团队、1000多名文艺爱好者在专职老师的指导下“兴致正浓”,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彻底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迈向城市化的道路中急速飞奔。

  社区联姻,干部轮岗

  “四联”互通助深度融城

  “金山水城A、B区的回迁安置人员除本村居民外,还包括外村及老城区居民,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2012年“转岗”至金山村担任党总支书记的朱一国原为三茅宫第一社区党委书记,服务居民经验丰富,当年三茅一的基层数字化党建、“万事帮”服务热线品牌全市响当当,“我们为每户居民发放了‘党群连心服务卡’,每幢楼下设置‘书记信箱’,配齐楼栋长,就是希望畅通诉求渠道,精准投放服务,努力实现各类群体和谐共融”。

  如果说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移植”创新,效果出奇制胜,那么与桃一社区的“牵手联姻”则让拆迁百姓被先进社区“文化服务凝聚民心”的力量彻底征服,“元宵猜灯谜、端午包粽子,原来活动可以这样搞”,“谈经营、说创收”头头是道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也正加速追赶“融城步伐”。

  像金山与桃一的“村居联姻”及干部轮岗交流仅是和平路街道推出的“四联”工程的缩影,“四联”即“区域联建、活动联办、要素联通、人才联动”。和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重阳表示:“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融城’需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实施‘四联’工程就是希望打破各种限制,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实现城乡无缝对接,推动‘新市民融城’持续、纵深发展。”高静王晓滢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