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港新区农民获益立体种养模式
27.04.2017 21:44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陆维新今年67岁了,几年前退休回家后就和老伴种植了山药、芋艿、青毛豆、青玉米、西瓜等作物,并养起了山羊、鹅等家畜家禽。他把畜禽粪用来肥田,青玉米、黄豆叶用来喂鹅,走生态循环种养之路,既节省了农本增加了收入,又使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利用改善了养殖环境。他种植的青玉米、青毛豆是中效作物,西瓜、山药、芋艿都是高产高效作物,而养的15000只鹅净利少说也有45万元。
但陆维新认为人不能只顾自己挣钱,也应该顾及相邻的感受。规模养禽赚钱快,但散发的气味很难闻,且养殖场与乡邻的住宅较近,陆维新意识到,长期下去养鹅会对近邻造成困扰。于是,他要求在外地见多识广的儿子帮着打听,探寻新的养殖模式。
在儿子的帮助下,陆维新关闭了养鹅场,把原水塘清塘后养起了龙虾,去年平均市价18元/斤的龙虾收益自然客观。去年8月份,陆维新又投入6万元,添置了防逃等设施,在龙虾池里放入甲鱼、鲫鱼、田螺等进行混养。这样龙虾脱的壳以及二代的小鱼小虾都成为甲鱼的美食,节省了养甲鱼的饲料成本。到明年,1500只甲鱼就可以全部上市。陆维新算了一下,不包括陆续上市的大龙虾、部分鲫鱼、田螺等,单甲鱼就可净赚30万元。
“到了今年5月份,可以投入泥鳅苗继续混养了。因为那时甲鱼冬眠期过了,天气暖和了,泥鳅进塘不会惊扰甲鱼。”陆维新说,“泥鳅会帮甲鱼松土,会给鲫鱼增氧,还可以吃掉池塘里过多的甲鱼粪,加入泥鳅混养好处多多。”
作者:周美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27.04.2017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