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审计年终盘点 呈现九个“最”的亮点
2014年,海安县审计局全体审计人员上下合力,共同创造了“完成审计项目最多、查出违纪违规金额最多、审计移送案件线索最多、审计整改最到位、审计建议采纳最多、人大满意率最高、领导批示最多、审计影响力最大、审计信息录用最多”九个“最”亮点,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一是完成审计项目最多。截至目前,完成审计项目257个,是近几年来完成审计项目最多的一年。二是查出违纪违规金额最多。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49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37935万元,收缴财政683万元,减少财政拨款19463万元。三是审计移送案件线索最多。全年向纪委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21件。9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名科级干部受到刑事处理。四是审计整改最到位。县财政共清理各单位结余资金1053万元,拨付专项资金结余8001万元用于项目支出;物价局全额收回发放的慰问金、活动费等3.73万元;民政局追回多发放的尊老金50.57万元上缴县财政,并对360名符合条件未及时领取尊老金的高龄老人补发了尊老金;县计生委责成各区镇追回多发放的计生奖扶金4.81万元上缴县财政;高新区、开发区、滨海新区、物流园共清收出借给非政府性公司和个人的借款31885万元;高新区、开发区共清退个人集资9.93亿元;开发区、滨海新区清收陈欠往来168.55万元;农村改厕资金审计收缴县财政违纪违规金额81.75万元;204国道海安段改建工程资金审计收缴县财政违纪违规金额86.60万元,促成1条水泥路、1条砂石路开工并实施到位。五是审计建议采纳最多。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局提出的审计建议,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海安县公务接待申报备案制度》(海办发〔2014〕88号)、《海安县推行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实施意见》(海办发〔2014〕95号)。同时,要求县财政部门在编制2015年预算过程中,严格控减“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出台了《关于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审核机制的意见》(海政办发〔2014〕156号)、《海安县区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海政办发〔2014〕145号),首次将区镇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县政府全部采纳该局在县担保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审计结果报告中提出的“重新修订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准确核算投资收益、完善股权股值评估机制、完善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规范担保贷款行为、规范运行担保基金、加强往来款管理”7条审计建议,由政府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调研,出台了《海安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办法》(海政办发〔2014〕150号)。县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办、金融办研究出台了《2014年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和职工薪酬考核办法》和《2014年县内担保机构金融工作考核办法》。县国资办、发改委根据县政府批办意见,对县担保公司2003年-2012年以来股利分配、股权结构情况和股权股值情况以及县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管理中心2007年至2013年贴息情况进行了清算,国有股本未分配股利2443.055万元转作担保公司资本公积专项用于风险补偿,国有股本增值3875.55万元,投入的应急互助基金500万元增值213.87万元;六是人大满意率最高。同级财政审计被县人大充分肯定,票决满意率达96%,委员们一致认为,同级审工作拓展了审计范围,创新组织方式,突出对重点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和民生事项进行审计监督,亮点多,工作成效显著;七是领导批示最多。向县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22份,县领导批示18份;提交专题报告6份,得到县领导重要批示6份。比如,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顾国标同志对《关于进一步整合人口信息资源的专题报告》作出“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的批示,要求常务副县长牵头落实人口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调研阶段。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顾国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亚曦,副县长翁晓云分别对农村改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交办相关部门和区镇限期整改到位,对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县委农办、财政、审计及相关部门,就专项资金和工程项目从制度层面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改厕工作真正惠及百姓。八是审计影响力最大。为强化整改、规范今后,全县先后举办了县级机关会计记账中心代理记账单位财务管理培训班和全县区镇部门“一把手”财经法规业务培训班。该局局长吴玲对照财经法律法规,结合近两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讲解,对审计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全县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九是审计信息录用最多。截至目前,报送审计信息321篇,录用404篇次,其中:国家级录用24篇,省级录用194篇,市局录用186篇。是近几年来审计信息撰写最多,在较高层面上录用最多的一年。(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