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玩的不是心跳是战略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一家由中国投资者部分出资的企业近日以一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7万元)拍下了西班牙雷阿尔城一座机场,并打算投资6000万至1亿欧元,将其改建成中国向欧洲出口的“货运中心”。
与此同时,中国阳光保险集团最近也以2.3亿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的价格买下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水晶宫”巴卡拉酒店,其交易的单位面积价格打破了纽约酒店地产售价的最高纪录,震动纽约房产界。
【你还在国内玩股票,人家早就在全世界玩并购了】
说到海外并购,中国并非新手。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0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00年至2008年的“政府指导海外并购”时代,再从2008年至今,在金融危机及其余波震荡后,有着“抄底”思维的中国开始俯身捡拾遍地黄金,海外并购进入“抄底”时代。
从联想收购美国IBM的PC部门,到安邦保险120亿买下纽约华尔道夫豪华酒店,再到中国吉利收购瑞典Volvo、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等等,收购之趋势伏延千里,资金之浪潮汹涌澎湃。
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活跃的力量,并购行业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能源、汽车、电信、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
增长36% :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达272宗,相较2013年增长了36%,
569亿美元、民企异军突起 :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569亿美元。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继续领先国有企业。财务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海外并购交易也初具规模。
投资重点多元化 :国有企业一如既往的将投资重点置于工业、资源和能源行业,民营企业则更积极寻找科技和品牌并将其带回中国市场。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继续激增 :《2015年一季度中资海外并购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119宗,环比增长36.78%,同比增长39.34%。其中非国企所占比重达到七至八成。
【海外并购中的“上行”压力】
增长势头明显,交易数额庞大,但并购案例最终运作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可见其下:
门外有“恶婆婆”
以某些国家为首的西方社会对和平崛起的中国心怀敌意和排斥情绪,紧抱“中国威胁论“,暗藏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海外并购行为进行搅局和阻碍。
门内的“拙媳妇”
中国尚缺少专门的海外并购投资法律体系、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低、立法缺乏协调性、投资主体范围狭窄、限制过多等。
富贵险中求
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还需要面对资产评估、融资、产业和定价等多方面的风险。
玩得好叫抄底,玩不好被深套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并购大潮中容易出现非理性的收购行为,最终导致失败。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民营企业家出于“贪便宜”的心态低价“抄底”境外企业或资产,但因缺乏明确的并购动机和整合、运营能力,或者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环保、劳工等各方面风险预计不足,从而被“深套”,且“解套无望”,貌似“便宜”的交易导致了无穷的后患和投入。
可以看到,不论是中国企业在投资时缺乏风险和成本意识的不当操作,还是非善意的外部壁垒,抑或是投资过程中本身隐藏的风险,海外投资真的不是光靠买买买就能玩得转。
【做好研判,海外并购玩的不是心跳是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在海外并购中企业战略是决定性因素。中国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并购目的,精准海外并购模式;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在海外投资和风险管理中取得平衡;理性对待海外投资,妥善处理非经济风险因素等。
首先,在沥干水分、估值合理的经济低潮时期,企业要准确发现行业中的黄金机会,在并购时选择可融性强、善于合作的目标企业。而在完成并购交易后,中国企业应注意从战略、组织与制度、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多层面对公司进行有效整合,使其目标一致,实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而在全球战略层面,中国企业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本土市场优势颠覆产业价值链既有竞争格局的战略性问题,改变一切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思维定势,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海外并购。(记者王雅晨,编辑吕迎旭,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