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泰州——“法律六进”谱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22.08.2016  13:33

  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八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花落泰州。这是继2013年泰州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后的又一殊荣。

  循着“建设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城市”,为“法治泰州”而奋斗的路径,泰州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书写普法长卷、获得全国先进的?在掌声背后,笔者为您解读这一份实实在在的“法律六进”成绩单。

  项目化实施,助推普法进位争先

  把“法律六进”分解成36个子项目,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在法治泰州建设指标体系和市(区)党政绩效考核分别占比10%和1%,突出重点对象学法等指标,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建立项目评审会机制,对评审出的优秀项目以奖代补20万元。

  近年来,泰州积极实施普法工作与部门工作深度融合,瞄准法律“六进”,分解普法责任,实施普法工作项目化管理。采取“一进一项目”“一进一模板”“一进一品牌”,明确每一进“全市可推广、全省有影响”的具体目标,向市(区)招标,择优确定试点单位,逐一签订项目合同。各试点市(区)积极探索,分别形成以基本目标、基本平台、基本队伍、基本方法、基本机制“五个基本”为内容的创建模板,综合形成全市“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操作手册,使法治文化品牌在全国叫响。

  按照征求意见、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提高、巩固验收、总结表彰等步骤,逐一画出“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发出“派工单”,挂图作战、倒逼进度。严格目标管理,实行每月通报、季度点评、半年过堂、年度评比,先后对80多个机关部门、90多个乡镇(街道)、300多个基层单位进行督查,整改问题230多条。

  规范化运作,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包括哪些?什么是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5月19日,在《人民调解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法理及实务》专题讲座上,普法志愿者李亚林耐心地为人民调解员讲授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法律问题。

  姜堰区张甸镇人民调解员李明亮听后深有所悟:“更加规范地执行好《人民调解法》,作为‘和事佬’,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和行为至关重要。

  近年来,泰州从规范基本平台、基本载体、基本机制入手,不断延伸“法律六进”触角,突出重点对象,直抵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现实需求。

  规范平台建设。市(区)全部建成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乡(镇、街道)、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达80%,全市共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3个。建立完善“互联网+”普法集群,每年发布普法信息1.2万余条。开通公交站台普法快线23条,开设广播电视公益法治频道,建立覆盖城乡、企业、学校的普法联播广播终端280多个,开设“法治大讲堂”。“六五”普法以来,共举办法治讲座14065场次,参加群众200多万人次。

  规范载体抓手。市县联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法治文化节,每届两个月,参与人数超过150万人次。组织“百团千场”送法下乡文艺演出,每年新创法治文艺节目30多个,演出1500多场次。持续开展“法润泰州”系列活动,精心设计、轮流举办“全民守法共筑中国梦”、“宪法进万家”、“12348法润千万家志愿服务行动”等20多个子活动。

  规范普法机制。项目启动之初,随机抽取5000人就法律知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实施中借助“互联网+”普法集群,定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和需求信息发布,定制普法产品清单,实施精准服务。政府与社会组织政社联动,全市已培育375个社会组织承接普法工作,推动“六进”无缝隙全覆盖。把“法律六进”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六五”普法期间,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

  长效化管理,推动“法律六进”提档升级

  为让群众尽享法治文化大餐,泰州市以融合推进、创新联动、强化队伍为突破口,突出法治文化引领,多形式融入法律元素,多层次培育宣传品牌,多渠道开辟宣传阵地,在“法律六进”长效化管理中实现普法活动“零距离”。

  贯穿“六五”普法全过程。先后出台“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实施意见、深化“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等措施,根据年度普法要求明确相应目标任务。把“法律六进”嵌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创新开展以案释法、“普法惠民村村行”等活动。把“法律六进”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做守法人、创文明城”、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十佳”普法达人评选等活动。

  实施联动创新工程。要求市(区)每年至少申报1个“一进带多进”创新项目,在项目设计上突出互动性、创新性和服务性,由市级评议审定后实施。将全市20个创新项目汇编成册、35项成熟做法固化为制度,通过研讨会、推进会等方式打包推介,并对推广情况跟踪指导,推动创建成果在推广中不断创新、发展。

  打造过硬专业普法队伍。依托市县乡三级法治宣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普法信息员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整合平安义工、城乡社区网格员、红袖标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25万人义务普法宣传队。依托文明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在校大学生、消费者协会、律师协会、法官协会等群体,组建42万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普法专家人才库、综合性普法教育资料库,扶持组建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社会普法组织,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张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