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法院斜桥法庭法官朱成良的一天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人们对时间的追问。法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的日子是清闲、轻松还是繁忙、紧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1日,记者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走进斜桥法庭,跟随青年法官朱成良,近距离观察他的一天。
据记者了解,朱成良是市法院2009年招录的公务员,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先后在执行局、园区法庭、立案庭、斜桥法庭工作,一直奋战在审判执行一线。
10月21日8∶35,记者来到了朱法官的办公室。此时,办公室已是坐满了人。一旁的书记员将记者拉到一边,让记者稍微等待一下,说:“先坐下,休息一下。上午两个案子,马上就有个案子需要开庭。”说话间,就听到朱法官:“现在还没开庭,你们两个再商量商量吧。可以协商解决,也没必要对簿公堂。有啥要求,提出来,双方谈一谈。谈得妥,对双方都有利!”朱法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征询双方的处理意见,主持双方调解。可惜原、被告争议太大,最后朱法官决定开庭。
9∶20,正式开庭。朱法官从原告、被告的姓名、住址等一系列基本信息问起,介绍了案件的进展。开庭过程中,朱法官不停地询问双方是否属实。这个时候,记者才听明白案情。被告老王曾向原告某银行借款139000元,合同约定2013年底还清。但老王还款的10万元,被该银行某员工以私人理由借走了,导致现在老王暂无能力还款。银行方面只认合同,不认人,要求春节前,必须还清。但是老王只愿意分期还款,并且每月只还2000元。银行方面答复道,光本金要还6年,这个拖得太久了。
10∶45,在原告和被告分别陈述、辩论,并且交流后,双方还是未能就还款期限达成一致。朱法官在思考后,当庭宣布,此次庭审结束,择日宣判。
10∶50,回到办公室。朱法官刚刚坐下来,书记员就说,上午第二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已经在调解室等候。朱法官没有耽搁,就又跑了过去。对等候的当事人说:“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各让一步,为了这点钱,伤了和气不值得。”于是,苦口婆心的调解工作又开始了。
12∶10,吃过午饭,朱法官回到办公室,冲杯速溶咖啡,提提神,又开始在电脑旁写起了判决书。
14∶10,下午第一个案件是合同纠纷案。趁着开庭前的间隙,记者和朱法官聊几句,朱法官介绍:“这几年,法院的收案数一直在涨,所以一线的法官审判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不,我的开庭计划都已经安排到11月4日了。下午开完这个庭,今天新分的案件还等着发传票呢。”听完他的话,记者心里不禁冒出一句话:一线的法官,满满的都是辛苦啊!
眼看着开庭时间将近,朱法官将法袍穿戴整齐,三步并两步就下到了一楼审判庭,准备开始下午的庭审。开庭时间跨度是14∶20~15∶30。
结束了一天的审判,朱法官活动了一下手脚,稍作休息,就又继续写起了判决书。书记员小陆在一旁也没闲着,发传票,整理卷宗,忙得也是不亦乐乎。等手头的事情忙完,夜色也悄悄降临了。
17∶50,朱法官对书记员说:“小陆啊,明天案件的当事人都通知了么?没通知的话,你打电话通知下,我做个明天的计划。”
18∶02,记者和朱法官等人坐上了回市区的车。在车上,记者问小陆:“你们每天都这么晚回去吗?”小陆笑着说:“今天回去还算早的,忙的话,有时要到七点多才能回家。”记者又问朱法官:“每天这么忙,你不觉得辛苦吗?”他笑笑说:“说不觉得苦,肯定是骗人的,不过既然吃了这碗饭,就要干好这件事,苦一点,习惯就好了。”听完这些话,记者陷入了沉思。
这就是朱成良法官的一天。从朱法官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他所代表的法官群体。法官的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大家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法官的时间都浓缩在那一场场庭审之中,在那一次次调解之中,在那一份份判决书之中…… (朱亮 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