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弱变强由乱到治 解码连云港西棘荡村的“幸福密钥”

04.01.2021  21:02

  编者按 为了给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赢乡村振兴决胜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省委组织部支持下开展“乡村振兴看先锋”新闻采访活动,走进一批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的村(社区),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党组织领导下,由贫困走向富裕、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产业兴旺、改善乡村治理的。今天,让我们走进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荡村。

  苏鲁交界处,绣针河旁,地处苏北最北部的西棘荡村,早已不是20年前的模样。

  从负债20万元,到村集体企业年产值3亿元、村集体收入过1000万元;从农民人均年收入七八百元,到突破3万元;从“嫁女不嫁西棘荡”到山东等周边农民争相前来务工;村党组织从“无人响应”到“一呼百应”……20年时间,这个村是如何由弱变强、由乱到治的?本报记者走进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解读这里的“幸福密钥”。

  三次转型,废旧渔网“织出”环保新产业

  穷,乱,是20年前人们提起西棘荡村的第一印象。这里荆棘丛生、交通闭塞,农民们土坷垃里刨食,靠天吃饭。人心涣散,村“两委”几乎瘫痪。

  为了拔掉“穷根”,西棘荡不是没有努力过。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种过红提、栽过洋葱,都因水土不服而告终。村书记钟佰均没气馁,带着村干部跑市场、搞调研,偶然了解到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家乡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何不变废为宝?”村支部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说干就干。

  带上煎饼,钟佰均直奔宁波招商引资,但客商来了一看,连路都不太通,摇摇头就走了。钟佰均没有放弃,带领村委一班人建起厂房修好路,拉上电通上水后再次南下、“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客商。2000年,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为形成集聚化发展效应,西棘荡村党委还牵头成立尼龙颗粒加工协会,对全村颗粒加工企业生产销售进行统筹规划。

  随着尼龙颗粒加工厂数量越来越多,清洗污水的随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了钟佰均的心头大患。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平日里就关注国家政策走向的钟佰均坐不住了,“‘小散乱’的废旧渔网塑料颗粒加工,肯定会触碰环保政策整治红线,与其被动整改不如主动转型。”

  好好的厂要关停,在村里的小老板们中引起轩然大波。“厂子虽然小,但一年也能赚三四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村党委委员钟秀回忆,当时大部分人不能理解,钟佰均就带着村民代表们到外地考察,看看发达的地方是怎么干的,“书记还告诉我们,国家迟早会整顿这些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污染产业,大家听进去了。

  西棘荡村大刀阔斧,先后关停、合并加工小企业140多家,转产企业10多家,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厂,建设产业园,引进宏海塑业等深加工项目。村里投资1.2亿元,建成棘荡农民创业园,实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吸引包括山东等周边农民1600人创业就业,并获得环保资质,产业发展迈入低碳环保的新时期,西棘荡村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每年“”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全村90%以上劳动力从事尼龙颗粒加工。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2019年西棘荡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实现税收2600万元,村集体创收79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5万元。

  党建聚人心,筑强发展组织力

  隆冬时节,走进西棘荡村,只见一排排刚刚交付的别墅正在装修,一栋栋小洋房公寓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过完年,村民们就能搬进更加宽敞洋气的新居了。

  去年,抓住苏北农房改善契机,西棘荡村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171户村民的搬迁动员和房屋拆迁,10天就完成了。拆迁“老大难”变不难,得益于一呼百应的党组织。

  “用公心才能换回民心!”村支部大会上,钟佰均铿锵有力地作出六字承诺——“公开、公平、公正”。

  钟佰均从村干部自身开始“立规矩”,提出“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不在家里办公”的“三不”原则,梳理村干部工作清单,制定《党员行为规范20条》,规范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村里无论大小事都通过党员大会充分讨论。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党建战斗力,西棘荡村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设立工业、农业、老年、个体私营4个党支部,分类对党员制定考核细则,按照基本要求、日常管理、发挥作用、民主测评、激励约束5个大项,细化成遵纪守法、参与“三会一课”、交纳党费、志愿服务等加分减分子项,把对党员的管理约束转化为刚性分值,让党员知道“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慢慢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也更强了。2007年,西棘荡村党组织正式升格为党委。

  “乡村振兴的首要是实现组织振兴,只有党组织强起来,农村工作的开展才会有基础和保障,然后才能谈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钟佰均说,干群同心,西棘荡村干成了很多大事,从兴建绣针河大桥,到建设党建文化公园、乡村大舞台广场、新幼儿园,再到集中居住区建设,形成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村庄治理氛围。党建在这个村也成了定盘星、主心骨,引领党员群众大踏步向前。

  这次拆迁面积8万多平方米,将腾出来作为建设用地,西棘荡村发展再次摁下“快进键”。“我们现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有300亩,村庄整理后,将有900亩的工业园用地,为将来发展留出更大空间。”钟佰均说。

  乡村善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产业兴旺了,村级收入增加了,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腰杆”更硬了。

  西棘荡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村庄道路、排水、绿化、亮化进行修建,形成“三纵三横”道路网。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可以统一安排到村集体企业工作,实现一人有工作,全家都脱贫;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则由村集体进行兜底帮扶。67岁的村民赵家宝就在村里的永泰塑业有限公司当保安,提起这份工作他非常满意:“年龄大了,又要照顾老伴和孙女,家门口就能做工真是太好了。

  在钟佰均看来,乡村的发展不仅仅要让老百姓有房子、车子、票子,更要对照美丽乡村的标准,通过提升治理水平和村风村貌,让村民获得长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破解群众关注的治安问题,钟佰均协调马站派出所,成立边界治安联防站,购买电子监控设备,组织党员群众成立“红袖标”巡逻队伍,通过联防联治让村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西棘荡村常年开展“传家风、晒家训”活动,设立“孝老爱亲奖”,开展“传家风、晒家训”活动,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倡导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西棘荡村还组织党员群众捐赠10万余元支援湖北抗疫。

  “现在的西棘荡,家风纯正,民风淳朴,村风优良,我们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西棘荡村村民们的幸福与自豪发自肺腑。(郁芬 卢晓琳)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