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令限期治理 12条河道明年3月前消除黑臭

14.10.2015  12:03

  来看看你家门口的黑臭河道有没有进入限期整治行列?日前,根据省环保厅要求,南京市排出12条黑臭河道列入今年的整治计划,从现在起到明年3月前的半年时间内,这12条河道要明显改观、消除黑臭。这12条黑臭河道分别是唐家山沟、友谊河(玄武段)、友谊河(秦淮段)、红花河、明御河、沙洲东河、沙洲西河、奥体北河、清江东沟、清江河、中保河和工农河。

   为什么是这12条黑臭河道?

  对黑臭河道评估的主要指标为水质指标和感官指标,被列入黑臭河道治理计划的,除了水质差外,通常还存在臭味、颜色浑浊发黑发白、漂浮物多等“病态”。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南京市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在全省处于落后状态。2013年省政府部署开展了针对全省黑臭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3年计划,南京市共有20条黑臭河道列入整治计划。经过两年的整治,到2014年时,20条河道中仍有6条没有通过验收。

  这6条没有通过验收的河道中,溧水南门河只是感官差,水质已经达标。省考核组还随机抽查了20条黑臭河道之外的10条城市河道,结果有8条未通过评估,后经二次评估,惠民河因为是泵站前池不算河道,被排除出黑臭河道。所以,在今年省政府黑臭河道整治计划中,上述12条黑臭河道被列为今年南京的考评任务。

  今年8月,省政府将任务下达到南京市,这12条黑臭河道被要求为限期治理,明年3月考核验收。

   黑臭河道治理为什么这么难?

  记者注意到,12条黑臭河道中,红花河、友谊河、沙洲东河、沙洲西河、奥体北河、清江东沟等,是2013年就确定的黑臭河道,两年来都没有脱掉“脏帽子”。黑臭河道为什么难治理?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人员,他们道出四大难题。

  首先是黑臭河道的产生原因。多位人员表示,这是城市发展的顽疾。“很多河道原本都是灌溉渠,是城市扩张之后才成为城市内河,结果都成了断头河。”一位工作人员举例说,红花河、沙洲东河、沙洲西河的所在地原来是菜地,这些河道是灌溉渠,通过泥土、河床的渗透可以自净;城市建设后菜地被楼盘、水泥地代替,河道自净功能削弱。而且由于城市建设,很多河道没有了来水,水不流动成为死水。

  其次是城市排涝河变成了排污河。以友谊河为例,这本来是由紫金山南麓发源,通往外秦淮河的泄洪渠,应该是城市排涝河,而实际中却变成了一条排污河,沿途接入河道的排污口很多。多位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对黑臭河道的调查,河道底部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污水排口,每天要接收来自周边的污水,河底淤泥越堆越厚,发酵发臭,变成了黑臭河道。“污水是造成黑臭的最大原因。

  第三是多头管理。采访中记者发现,河道管理和黑臭河道治理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协调难、互相推诿现象非常普遍。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水质监测,河道养护是城管部门负责,河道截污则是住建部门。“河道的日常养护只是漂浮物的打捞,而不是清淤,也不包括截污设备的日常养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调查中他们发现,很多河道的污水管乱接现象非常严重,截污管道严重破损,这些都是日常养护不到位的结果。在黑臭河道治理上,虽然早就有了“河长制”,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经常要到各个部门协调、请示、盖章,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个难题是河道的补给。在南京的内河水系,玄武湖、秦淮河主要靠长江水补给,其他内河如果有条件补给的,都是靠外秦淮河,而外秦淮河的水质是五类水,用这样的水补给怎么能保证水质?

  接受采访的部门有关人员表示,现在对这12条河道已经下达了“军令状”,要在半年内治理见效,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截污和清淤。“12条河道有的已经动工,最迟的也会在本月启动治理。”工作人员呼吁,开通黑臭河道治理绿色通道,部门之间行政审批快捷高效,才能保证治理顺利实施。

   怎样才算摘掉黑臭的“帽子”?

  日前,住建部和环保部等部委共同制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指南》明确,60%的老百姓认为是黑臭水体的就应该列入整治名单,至少90%的老百姓满意,才能够认定达到整治的目标。

  环保部门表示,对于黑臭河道治理的验收,除了水质抽查、感官判断外,还将聘请第三方开展问卷调查,市民对治理效果满意才算是治理有效。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水污染治理的《水十条》,南京市环保部门也在加紧制定全市水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年内就会出台,行动计划中就有关于黑臭河道治理的内容。相关部门表示,黑臭河道治理只是一方面,验收通过后的养护才是各部门平时最该做好的工作。(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