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一河一策岸上岸下联动“治黑臭”
无锡因水而灵动。而城市黑臭水体给人带来不悦的感官体验,直接影响市民生活,是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昨天,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正在对市区排查出的38个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整治。当前为配合“治黑臭”,我市还同步实施了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工作,做到岸上岸下齐发动,以黑臭河道为主体,以排水达标区为块面,采用流域治理的方法,整治一条河道,带动一片区域。
我市“治黑臭”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以“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为核心,对全市排查出的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确保到2020年底前,全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实现全市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所有市、县(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今年计划整治10个黑臭水体
什么是城市黑臭水体?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人士介绍,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经过摸底排查,全市3100多条大小河道中,市区黑臭水体有38个,总长41多公里,水质均为劣5类,经水质监测判断,其中重度黑臭为10个、轻度黑臭为28个,重度黑臭达到整体黑臭水体的26%。
去年起,我市开展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重度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截至去年底,梁溪区芦村河、张巷浜、前胡村浜、创业河、北庄河,滨湖区庙东浜等6个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水工建设工程,在感官上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目前,这6个已完成整治工程的水体还在进行连续的水质跟踪监测,梁溪区、滨湖区将据此实施水生态修复等辅助工程,确保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今年计划实施完成10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相关人士说,这10个黑臭水体分别是滨湖区钱家桥河、河埒浜,梁溪区许溪河、诸家桥浜、潘步桥河、铁树桥浜、唐周巷浜、民丰河等6条,新吴区梅西河,惠山区对桥巷河,河道总长逾12公里。截至目前,这10个黑臭水体的整治方案均已完成,部分水体开展了清淤工程和沿河民居的截污工作。此外,市区剩余的22个黑臭水体整治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
“断头浜”成整治难点
黑臭水体变清后易复黑,治理到底难在哪?据了解,“治黑臭”目前面临着三大难点,一是老城区居民房屋沿河岸建造,虽沿河建有截污管道,但仍有部分沿河居民或商户向河内私接管道和倾倒污水,影响河道水质。二是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多样化,缺少成熟的、可直接套用的技术经验,目前水处理技术虽多,但要找到适合不同河道自身特性的技术措施尚有相当大的难度。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市区38个黑臭水体约90%是“断头浜”。原先的水系被阻断或被改造成为箱涵,河道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水体的调度和整治难度大。这也是黑臭水体形成和水质易反复最主要的原因。
一位参与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透露,“治黑臭”中难度最大的是暗渠,一些暗渠多年没有清淤,成为黑臭水体水质反复的隐患。在芦村河整治中,市政工人们打开暗渠,用高压水枪冲洗沉积多年的淤泥,虽然施工难度更大,但可让芦村河水两三年内不再黑臭。
重构水生态系统求治本
“‘治黑臭’并没有‘一招鲜’。”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人士说,我市将根据每个黑臭水体的成因,一河一策,对黑臭水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生态环境实施综合治理。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消除,是最直接的削减黑臭水体污染源的方法,也是黑臭水体真正还清的技术前提。“水生态系统重构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之道。”
据介绍,“治黑臭”除了岸上控源截污,我市将更突出岸下水生态系统重构。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将复原河道的生态驳岸,在水中种植水草等水生植物,放养鱼、螺蛳等,建立一个个自然生物链,通过生态治理达到长效治理。
“治黑臭”方案明确,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