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粮食收储安全保障工作情况调查

14.07.2015  13:47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6月18-19日,沭阳县粮食局对全县粮食生产,地方国有粮食收储能力进行调查显示,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国有粮食收储能力有较大提升,保障粮食收储安全任务仍然不容乐观,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一、致力保障粮食安全。

沭阳是产粮大县,也是储粮大县。陆域面积2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93万,拥有耕地204万亩,常年粮食产粮132万吨,油料7万吨,粮油商品量98万吨。全县现有国有收储库点33家,总仓容近50万吨,年收储农民余粮60多万吨。不仅保障了县域的消费,而且平均每年有30万吨粮食销往外县市,为国家粮食供需平衡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沭阳县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体系。各级政府之间、乡镇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在全县先后建立5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着力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全县基本农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县基本农田质量明显提高,夯实了粮食生产的基础。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沭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4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6000个,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全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三是搞活粮食流通。建立中央、省、县储备粮规模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储得实、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搞活粮食流通市场,在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形成地方国企、民企、个体经纪人多元主体互为补充合作共赢的格局,加强粮食购销,切实掌控粮源。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保证了粮食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深化地方国有粮企改革,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粮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四是落实惠农政策。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一亩地年补贴达120元左右。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及时启动小麦、稻谷最低价收购,带动农民增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粮食安全面临困难和问题。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高位运行,人工费用、土地流转费用呈上升态势,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明显快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农民务农种粮难以获得合理利润。越来越多的农民强劳力不愿再守着土地而是选择外出务工,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依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增产的空间十分有限。同时,工业化发展也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三是种田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年轻劳动力普遍不愿务农,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9岁左右,且大多体力较差、知识和技能偏低。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面临着挑战。

四是粮食收储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沭阳县小麦、水稻成熟和收购期正逢多雨季节,粮食水分含量普遍高于国家标准,容易霉变和损坏,对粮食的收购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储粮仓容不足危仓老库还占有一定比重,亟须改造。同时,由于粮食烘干设施的普及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有效满足农民售粮烘干需要,保证粮食储存安全的压力增大。

三、努力践行“粮安工程”规划。

面对新形势,沭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规划”发展要求,积极实施粮食丰产增储计划,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鼓励沭阳县粮食集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种植规模效益。

保障粮食收储供应安全。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粮食丰产增储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加快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形成以物流中心为龙头、中心库为重点、一线收储库为支撑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继续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仓储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性粮食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粮油品牌,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充分运用粮食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粮库”建设。建立完善粮油质检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成品粮油市场供应体系,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加大粮油安全监测力度,有效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沭阳县粮食局

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