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五大模式”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30.11.2016  16:12

  2016年,江西设立了37个全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示范点,一方面采取加大投入、加大扶贫资金融合整合、开展对口帮扶、提倡自力更生,共同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推出“五大模式”,使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要有指向性、精准性和针对性。

  一是“合作社+农户”股份式。通过贫困户以政策、资金和劳动力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联盟。今年以来,先后有20多个民族村近300多名贫困群众融入各种合作社创业,年分红收益人均可达8000多元。

  二是“村部+村民”联合式。充分利用扶贫资金优势,全省已有8个民族村以新兴产业开发为扶贫基地,吸收贫困群众投工投劳,通过三年努力,既达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消除村级集体经济零收入现状,实现强村富民同步。

  三是“能人+群众”传帮式。组织发动致富能人,带领贫困群众拓展产业开发空间,能人传技术、出资本、贫困群众学技能、出劳力。江西兴国县、莲花县等地“能人+群众”从事养蜂种果产业开发,20多位能人带领贫困群众迈上创业致富道路。

  四是“邻里+亲友”互助式。充分发挥亲帮亲,邻帮邻优秀传统美德,让富裕农民带动自己的贫困邻里、亲友共同创业,当地政府在扶贫资金帮扶、项目安排上助一臂之力,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五是“返乡创业+贫困户”帮带式,今年以来,江西许多村委会干部走出山门,宣传动员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返乡创业人员进村班子、建创业扶贫基地给资金、组织劳动力进基地就业等办法,选准适合当地、适应市场的新兴产业,基本实现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有保证,贫困群众就业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