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钢企何以闪耀中国工业大奖
去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江苏共有10家企业获奖,获奖数居全国首位。其中,10家获奖企业有三家主营钢铁。近日,记者走进获得本届大奖的南钢集团、张家港永钢集团,一探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钢铁产业是怎样炼成的。
“今天上午我定了一个项目,南钢全新的智慧能源平台即将落成,这是最后一个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一新说,待南钢铁区能源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正式上线,南钢的数字化架构将全部完成建设。届时,可实现人、能源、设备、场景的全面联动。
从老一辈钢铁工人在化铁炉旁、浇钢跨内流下的汗水,到如今实现全流程数智化管理的钢铁车间,这样的转变,源自南钢不断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技术,推广钢铁全流程、业务全覆盖的绿色低碳理念。
近几年,南钢更是抢抓数实融合新机遇,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智慧生命体”概念,并建设起覆盖业务最广的“智造+经营+生态”的企业智慧运营中心,使钢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在黄一新看来,要将企业视作一个“智慧生命体”,看到它内部的进化迭代。“通过积极感受外部市场变化,来倒逼催生自己的创新研发。当时,我们重新梳理了南钢的研究架构,将公司研究院升格为一级研发机构,主要立足于未来的超前研发。”
2016年起,南钢在创新激励机制上,大胆推出技术合伙人制度,让创新成果与每位创新个人、业务板块、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黄一新表示,以“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为目标,刻苦、创新、数字、生态的基因早已刻入每一个南钢人体内。
“南钢每年拿出20%的利润给员工分配,鼓励创新的同时,也是与南钢共享发展。创新是多维度的,包括产品研发、工艺研发,特别是这几年的管理创新、数字化创新。”黄一新说。
获评本届中国工业大奖前不久,南钢跃升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十强,并凭借“全要素全价值链的钢铁制造运营生态构建项目”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成为“数实融合”国家队的一员。目前,南钢依靠自主打造的“JIT+C2M”(准时制生产方式+客户对工厂模式)智能工厂,比传统模式的供应周期缩短1/3,人员效率提升30%,加工成本降低20%。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南钢也将领先的智能化成果向社会推广——在工业智能终端、工业物联网、工业AI等方面,南钢对外输出了7类176个工业特色解决方案,服务于钢铁、矿山、环保等21个行业。
相较于南钢年产千万吨级特钢新材料的生产能力,获奖的另一家钢企永钢集团则另辟蹊径,成功摸索出一条“钢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
走进永联村,高大的蓝色厂房与别具江南风情的永联小镇相互映衬,一改传统钢厂给人的粗犷印象。这些年,对标环保先进企业,永钢做足环保提前量,成为全国首家同时获得“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称号的钢铁企业。
永钢集团董事长吴耀芳说,5年来,永钢集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200万吨。“在供应链端,推行绿色、低碳采购和运输;在制造端,推进全流程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在消费端,推出绿色、低碳的钢材产品。”
吴耀芳认为,永钢生于永联,更要回馈永联。因此在改制过程中,给永联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权,同时在生产中高效利用钢铁生产的低温余热,将其与农业生产结合,打造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模式。
数实共生,争做世界级智能化工业脊梁;以工辅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对照新时代的要求,江苏钢企各美其美,以新作为不断推动江苏工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在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争创中国工业大奖的行业。
“工业大奖的争创中,十道关卡一个个过,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一边创大奖,一边针对自己入手,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这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对整个工业领域、产业链各个方面的推进,对江苏工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原会长吴冬华说。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张君仪 编辑/玉洁)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