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色转型,尽显鱼米之乡宜居美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较大幅度改善——
绿色转型,尽显鱼米之乡宜居美
近日,多年未见、被誉为“蓝精灵”的铜蓝鹟现身南通;南京老山发现野生秤锤树种群,无想山拍到白鹇倩影;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美丽宜居村庄、绿美村庄数量均超1万个。
岁末年初,从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个好消息中,窥见的是这一年全省环境质量改善的全貌。去年,在上一年受疫情影响环境质量基数较低的情况下,江苏PM2.5浓度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环境美”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照片见证,
“鱼米之乡”天蓝水碧
在位于南京河西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内,记者看到了一份珍贵的空气“日历图”。2013年以来,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方位拍摄一组照片,直观记录天空“颜值”。“灰霾天”越来越少,“水晶蓝”已成常态……南京的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7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去年的29微克/立方米。
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较大幅度改善。
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4%,创历史新高。“过去一年,我省突出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加快推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在地表水国考断面数量翻番、部分新增断面水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仍同比改善,全省655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90%以上。两张对比的灌河口卫星遥感照片令人印象深刻:2017年的照片显示,灌河入海口海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喇叭口图形,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去年的照片上,灌河口入海口的海水颜色已与周边海水融为一体,看不出界限。
“以前灌河口周边分布着不少‘小化工’,随着江苏化工行业整治的推进,一大批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大的不达标企业关停,灌河口的海水颜色明显恢复,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伪虎鲸重现灌河口。”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朱德明说。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一年来,我省“绿色推动机制”加快完善——
率先实施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对172个园区开展监测监控能力摸底调查,探索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新模式;建成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目前,系统企业用户超过5万家,完成危废转移30.9万批次;完善江苏“环保脸谱”体系,对22万多家企业和所有区县政府环保行为评价赋码,健全非现场监管和公众参与模式。
绿色低碳,
从南京346国道明因路段左转驶入宁江路,“春江十里”几个字映入眼帘。从这里出发,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犹如彩虹蜿蜒向前,全长18.3公里的沿江风光美不胜收。“长江大保护落实在何处?这条滨江岸线就是最有力的见证。”南京市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说,几年前,这里还是船坞散落、轧钢声不绝于耳的“十里造船带”。
在镇江市京口区京江路的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江豚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在张家港,生态修复让双山岛成为旅游胜地,芦花摇曳,群鸟翩飞;在江阴,昔日汽渡码头变身韭菜港公园,腾出的生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
一年时光飞逝,治江功在不舍。江苏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和“先行军”。全省圆满完成596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任务,依法拆除取缔117个沿江非法码头,累计腾退长江岸线60.3公里。率先排查出1.57万个长江入河排污口……
生态向好与否,生物多样性指标最具说服力。去年10月,我省亮出江苏物种最新“家底”:省内物种数从此前的4588种更新至6046种。给生态“留白”,庇护更多生物,江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已将8个大类407个区域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空间管控措施,并将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22.49%确定为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全省31个自然保护区庇护了省内近六成物种。
“全县相继退出两家钢厂和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20年又主动叫停在建的桃岚化工园区,累计腾出能耗指标100多万吨标煤。”睢宁县委书记苏伟表示,去年,该县能耗控制线是104.4万吨标煤,实际使用74.6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0.1248吨标煤,总量、强度“双控”工作均居省市前列。今年,睢宁县将力争把能耗控制线降到72.87万吨标煤。
淘汰落后产能为培育高新产业腾出空间。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全省化工园区(集中区)由54家减至29家。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碳材料、大医药健康、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地标产业相继崛起。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催动人才、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南通市海门临江新区,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原来定位是精细化工园区,但安全、环保隐患多,后来转换思路,谋划建设上海周边科技卫星小镇。优质的自然生态、科创生态以及区位优势叠加,吸引了高端企业纷纷入驻。如今,临江新区已成为科技创新区,集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类企业150多家。
助力完成“双碳”目标,江苏步伐坚定。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5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9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8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86家。
统筹协调,
城乡环境“比翼齐飞”
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新鱼米之乡”尽显宜居之美。
去年,南京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徐小春介绍,南京编制了16条水质不稳定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推进整改;在完成主城区1400公里污水管网排查基础上,组织推进郊区园区完成排查280公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一角原有一条“内金川河西支段暗涵”,去年征得学校同意后,约48米长的暗涵被打开。经过控源截污、清理涵内淤泥等一系列整治后,河道“重现天日”,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家门口臭味好重,是不是旁边的企业超标排放了?”在江苏,生态环境监测部门一旦接到这样的投诉,“嗅辨师”就会前往现场。对于异味扰民这类没有明确评判标准的环境问题,去年江苏建立了“嗅辨”制度,培养了130多名嗅辨师,以人工闻嗅的方式评判类似异味、油烟的等级。现在,每个设区市发生恶臭投诉,嗅辨师都会闻令而动。
美丽宜居,让城市乡村之间“各美其美”。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省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着力补齐补强“三农”领域短板。
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村民陆善兵说,回乡养老这5年,他亲眼见证了村容村貌的提升:家门口的小水沟从泥土塌陷、杂草遍布,变成水清岸绿,每隔几户人家就能看到垃圾分类投放桶。早上出门散步,常常能见到村里的保洁员在打扫街道。陆善兵自家修整一新的院子,被村里选为“美洁庭院”。
去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以及生活污水、垃圾、黑臭水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确保五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74.6%。(记者 许海燕 王静)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