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连云港候选人推选公示

25.05.2015  14:35

  中国江苏网5月25日讯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关于推荐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和评选表彰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的通知》精神,经基层推荐,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市活动组委会研究确定推选姜霜菊、任同昌、李培华、仲健、张培干5人作为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现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若对候选人有意见,可在5月26日前向市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通信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市行政中心1015室,邮编:222006,联系电话:85802696。

  市第五届省道德模范推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5年5月22日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姜霜菊

  姜霜菊,女,汉族,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姜霜菊从事民事审判近30年,仅近五年间办过的案件就超过了3000件,算下来,平均每天办案2件以上。如果把所有办案卷宗堆起来,即使按照一个卷宗1厘米厚计算,也有十一、二层楼那么高。可这么多的案件,多数都是经她调解结案,其中90%以上的案件还是当事人自动履行,且无一错案,无一引发上访。“法官不是官,是法的执行者,应该把法律中包含的大爱,送到需要我们帮助的每一位当事人的心中。”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让姜霜菊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

  姜霜菊虽然当了近30年的法官,但她的当事人总爱亲切地叫她“姜大姐”或者“姜阿姨”。从法官到大姐、阿姨的称谓变化,背后是姜霜菊对当事人全心全意的服务和关怀。一个80后小伙子在事故调解的时候很激动,对责任认定书、赔偿标准等全部不服,特意坐在离姜霜菊最远的一张椅子上,后来在姜霜菊的耐心解释下,他慢慢地从最后一张椅子向前挪,当移到最近一把椅子时,他站起来说:“姜阿姨,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2013年,赣榆法院设立了“姜霜菊调解工作室”,这是全省第一个以法官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姜霜菊常说:“法官审理案件,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查清病根,对症下药”。结合工作实际,她总结出“类比分析法”、“亲情感化法”、“降温处理法”、“善用民俗法”、“现场办案法”、“换位思考法”、“权衡利弊法”等行之有效的案件调解方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办案秘诀”,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

  “每个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可能是他这辈子里唯一的一次。为了这众多的‘一生一次’,为了每一份公正公平的判决,我必须反复掂量斟酌,为双方当事人找到一个平衡点。”每说完调解方案,姜霜菊总会提醒当事人,最好到法律服务部门去咨询一下再做决定。而很多当事人到法律服务部门咨询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姜法官,就按你说的来。律师说了,你的调解意见对我是最有利的。

  姜霜菊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妇女争先创优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十大女杰、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平安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姜霜菊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在全国范围广泛学习宣传。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任同昌

  任同昌,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省东海县公路站通达养护公司道路维修部经理。

  1982年,高中毕业的任同昌,在父亲的影响下,毅然顶着被人看不起和一个月28元微薄薪水的压力,扛起铁锨、扫帚,成为温泉道班中最年轻的一名养路工,一干就是34年,经他养护的道路里程达20万公里,可环绕地球5周,养护的路面质量连续十几年保持着全市排名第一的水平。

  在养护沙石路的10年间,任同昌的手由当初磨出的血泡变成了厚厚的茧子,用坏了300多把扫帚,200多把铁锨,换来的是县里年年亮出的“免检”牌。

  1992年,温泉路由沙石路改修成沥青路。饱尝10年之久养护沙石路痛苦的任同昌,本可以告别“雨后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的尴尬,但他毅然受命担任温泉公区西片片长,负责养护牛辰线、石榴线等3条40多公里的沙石路,在全县四大片区里,养护质量实现“三连冠”。工友们常开心地调侃,“任同昌到哪儿,我们‘免检’的标签就贴到哪儿。

  2000年,东海县成立道路维修队,任同昌被任命为队长。在维护工作中,任同昌发现现有工作机械无法满足小坑塘修补,于是萌生了改进的想法。对于机械原理一窍不通的任同昌先后查阅养护机械专业的书刊100多册,仅设计草稿就反复修改30次以上,终于研发成功“移动式沥青炒盘”。第二年,又研制出第二代移动式沥青炒盘,不仅省时省力,深受职工喜爱,而且每年为国家节约养护费用30万元。后来他先后利用废旧材料发明了撒料机、导热油锅,它们与移动式沥青炒盘、道路灌缝机被业内人士赞誉为养路机械的“四大发明”,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维修中。

  2012年,任同昌在上级部门与公司领导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任同昌创新工作室”,相继发明了一机两用的桥梁刷白机、沥青撒布机等20多件公路日常养护机械,成为工友们爱不释手的宝贝。如今,他已经成为工友们公认的公路养护“发明家”。

  任同昌的父亲曾是老一代养路工、省劳动模范,为公路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任同昌跟随父亲的脚步走上养护之路,而这一干就是三十四年。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和女儿也相继成为养路工。面对一家三代、四人从事道路养护,任同昌动情地说:“父亲、我、妻子和女儿,我们一家都是养路工,我感到由衷自豪。

  作为养路工的任同昌,为工作常年加班加点,他的生活轨迹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长年的操劳,透支着任同昌的体力,侵蚀着他的健康。2014年任同昌被医生诊断为“左肾萎缩”,建议住院治疗。可他因惦记着工作,坚决不同意住院治疗,每天只能靠10多元的药物来减轻腰部剧痛。

  任同昌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养路工”、全国劳动模范、省“最美职工”、省“十佳文明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感动港城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称号。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李培华

  李培华,男,汉族,1954年出生,现任东海县康达照明电器厂厂长。7岁那年,一场大病让他落下左腿残疾。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承包了东海聋哑学校水晶加工厂和东海县中水晶眼镜加工厂。1995年,他创建了东海县康达照明电器厂。

  “我虽身体有缺陷,但绝不能因此而碌碌无为,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面对不幸和挫折,他坚守这份誓言,矢志不渝,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型硅资源深加工企业。目前是省内最大的生产卤素管、加热管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现有职工800余名,其中近200名残疾员工,吸纳了企业下岗、失业人员180余名,成为连云港市“明星企业”,自行研制开发7种新产品,其中2项被省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项目”,1项填补国内空白。

  左腿残疾的李培华对社会弱势群体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忘记给残疾人以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他富了不忘回报社会,他招收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康达上班,为他们安排合适岗位,使他们拥有固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牢固的生活保障,彻底改变了生存状态。残疾人中流传着一句话:“残疾人创收难、婚育难、维权难”。李培华读懂残疾员工的心声,他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做残疾人所做,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康达的残疾员工按时领取工资,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取厂内残疾人工作补贴80元,逢年过节,李培华和厂内干部还要带着礼品和慰问金到残疾员工家里进行慰问,问寒问暖,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劳动保险分配到企业后,残疾员工作为优先的分配对象,首先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为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李培华在厂里还成立了“残疾人之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每个周末厂内都会播放电影。“三·八”、“五·一”、“助残日”组织员工集体活动。每年年底邀请县吕剧团到厂里为职工进行表演,并且邀请残联、人大、政协等部门参加。演出结束后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企业是我家,我爱我的家”的抽奖活动,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

  李培华热情回报社会,近三年来,先后捐款18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在连云港市人才交流会上多次举行残疾人人才交流活动,吸纳近50名残疾青年学生到企业工作。同时,积极带动残疾人共同致富。目前,投入扶持资金40万元,对18个残疾人家庭进行扶持,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他还拿出50万元,在公司建设道德讲堂,义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个人出资并带领当地企业家、义工多次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报告会等传播活动。他先后被评为连云港市“创业之星”、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江苏省“金鹰自强不息残疾人”,“中国助人为乐好人”。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仲 健

  仲健,男,汉族,1971年出生,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统计局驾驶员。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出差途中或工作之余,经常见危情,出援手;遇不平,挺身出。工作20多年,到底做了多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事,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1990年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仲健驾车出差,因雪大路滑,他减速慢行。当他经过一修理厂时,见前方有辆大车停在路边,车灯不停地闪烁,并传来微弱的“救命啊,救命”的声音。他断定前面的车肯定出了问题。他将车停在路边,不顾寒风刺骨朝大车跑去,见一个人躺在地上呻吟,上前询问得知,原来大车刹车失灵,司机为了躲车被甩出驾驶室并被车身挤压,大动脉被挤断。仲健马上叫起附近的住户,大家合力将人救出后,他背起伤员到附近的乡镇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司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司机出院后想当面酬谢救命恩人,都被仲健婉言谢绝。

  1995年11月23日,又是一次出差路上,他看到一辆满载的大货车飞速行驶,车身剧烈颠簸。突然,挂车车厢意外脱离冲向路边,路边骑着自行车的行人被撞得连车带人翻入路边的水沟。仲健连忙靠边停车,他全然不顾寒风刺骨,衣服也没脱就跳入冰冷的水中救人。溺水老人被救上岸后,仲健来不及处理湿透的棉衣棉裤,背起老人送往附近的医院。闻讯赶来的老人家属误以为他是肇事司机,握拳撸袖就要动手。仲健据理力争,道出真相,老人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仲健的面前说:“对不起。”在这次救人行动中,他被冻成重感冒,还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1999年8月17日上午,仲健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抓小偷啊!”他径直朝小偷跑的方向追去,一个飞身将小偷扑倒在地,经过艰苦的搏斗,将小偷控制住,这时,人群中有两个不怀好意的中年男子向他逼近,仲健猜想那两个人是同伙。在这危急时刻,仲健爱人正好路过,见丈夫和小偷正在打斗,就赶过来帮忙,与此同时一名熟人也赶上来一起将小偷制服,这个小偷的两个同伙见势不妙溜之大吉。

  2014年4月初的一天深夜,仲健回家途中听见女子喊救命,他循着声音见两个小青年正挟持一名妇女耍流氓。仲健冲向前去和那两个人厮打起来。因为仲健身材魁梧,那两个人一见不是对手,就狼狈而逃。女子千恩万谢,仲健却说小事一桩。仲健助人为乐的事情很多,他是单位里的热心人,同事有事他总是乐意帮忙;没有竣工的马路边,时常有他帮助学生修车搬车的身影;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记录下他搀扶老弱病残过马路的情景。

  仲健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小善,不求回报;嫉恶如仇,伸张正义。1996年被赣榆县委、县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中共赣榆区委宣传部授予“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同年又被赣榆区政府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2015年被评为连云港市首届岗位学雷锋标兵。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张培干

  张培干,男,汉族, 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东海县牛山街道北辰社区居民,现义务担任牛山街道北辰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张培干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建设的残疾军人,回国复员后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从未向政府伸手。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植物人”的妻子,这位硬汉不离不弃,13年来他真情守候,4600个日日夜夜坚守终于唤醒沉睡的“植物人”爱妻。

  张培干的妻子许士花,原本是东海县牛山街道贯庄小学高级教师。2001年春天,时年51岁的她在骑车上班的路上昏迷,经送县人民医院抢救,被诊断为轻微脑梗塞,此后住院多次,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并被确诊为“植物人”。面对突然的变故,张培干不离不弃。在先后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治疗无效后,只好把没有任何知觉的妻子接回了家。

  “植物人”不能进食,只能靠鼻孔里插一条直通胃器官的鼻胃管打营养液来维持生命。张培干一年要为妻子更换五次鼻胃管,一个月要为妻子更换一次输尿管,10多年来他为妻子更换了近200根鼻胃管和输尿管,每天晚上还要用手为妻子掏一次大便,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每天早晚给病人按摩两次,这样的程序每天雷打不动。此后,妻子慢慢有了新的起色。2012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他在给妻子挂完两瓶“丹红”药水后,发觉妻子的眼里有了泪花涌出。张培干喜极而泣:10年真情呼唤,他终于看见爱人生命体征回归的奇迹,他更相信,有了意识的妻子总有一天会与他重叙往事。

  10多年间,为唤醒“植物人”妻子,张培干带着他的3个儿女花费30多万元医药费,直到今年春节前才把家里所欠9万元外债还清。

  不仅13年精心侍候“植物人”妻子,张培干还11年义务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义务执勤员、社区志愿者、城管志愿者等,他把好事做满了社区。多年来,张培干聚集了很多义务做好事的“红袖章”,他有义务调解员、义务执勤员、社区志愿者、城管志愿者、文明市民等,加上出任社区里的第三党支部书记,他一共拥有7个志愿服务的“头衔”。

  张培干曾经是共和国的一名老兵,参加援助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工程建设,身体多处被喀喇昆仑的石头砸伤,至今还留下难以消除的后遗症。但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始终不去宣扬自己当年与战友们一起跨国“征战”的功勋。张培干的事迹经《连云港日报》、《现代快报》、江苏文明网、中国文明网及连云港电视台和全国其他网络媒体宣传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他先后被评为市、县道德模范,2012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