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投资观察:让民资触角自由伸展
今年前4个月,江苏民间投资逆势飞扬,不仅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7个百分点,且较一季度环比提升了1.4个百分点。这是中央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政策在江苏落地生根的结果,尤其是种种行业准入隐形壁垒——那些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正被接连打破。
“镇江正恺电子有限公司即将生产军民融合通讯设备,正申请办理‘两证’(保密证和承制证),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国家政策在这块完全放开了,民企有能力有资格就可申请。”25日,正恺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涛说。事实上,不仅仅是国防科技工业前所未有地向民企敞开了怀抱,这些年,随着行业准入门槛逐步降低,江苏民间投资的触角已快速伸展到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
由中石油等五大央企掌控的石油化工领域,资本密集度高,垄断性强,向来令民企望而却步。可就在这“强者的天下”,江苏民企已占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目前全省50%以上的加油站、45%以上的加气站、60%以上的储油库、70%以上的光伏电站,均由民间资本独资或参股建设。“民企个头较小,在这个领域主要做批发贸易储存零售等第三方服务,今年油价低迷,但手上有加油站的民企日子却相对好过得多。”省工商联石油化工商会创会会长钱其连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组数字可见证去掉行业准入羁绊后民间投资的活力:在2015年全省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中,民资已“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对民间资本全部开放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全省115家管道燃气企业中有86家由民资控股;全省过半养老机构、40%的公共租赁住房为民资兴建。
政府和社会资本“牵手”
今年9月,一条80公里长的原水管线将让徐州市民从此喝上清澈的骆马湖水。这个总投资24亿元的骆马湖水源地及原水管线项目头顶着一个热词——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资模式。近两年,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创新手段,主要运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PPP模式风生水起。江苏是全国第一批PPP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全省PPP项目库共入库项目257个、总投资5514亿元。在已落地实施项目中,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数量近半,吸引民营企业出资116亿元。
“江苏列入全国首批PPP示范项目数和投资规模都居全国首位”,省财政厅副厅长宋义武说。全国首批示范项目30个,总投资约1800亿元,江苏独占9个,投资总额528亿元。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如东县中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入列。全省还设立了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的PPP融资支持基金,为有需求的试点项目提供股权、债权等融资增信支持。对已列入省级以上示范的项目,由省财政给予3600万元的前期费用补贴,对省以上试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落地并验收合格的,按吸引社会资本额给予1%-5%的“以奖代补”。
“PPP项目实施,弥补了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短腿’, 满足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公共服务需求”,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说,而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多元资本参与,还提升了项目运营的科学决策水平。
给民企更多投资机会
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许多民企手里有钱,却不知往哪里投,如果进一步打开行业准入“方便之门”,将民企和国企同等待遇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民间投资大有潜力可挖。
目前,铁路、电信、电力等决策权在国家层面,为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尽早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便于地方执行的操作办法,加快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投资预期收益对民资的吸引力。
“PPP模式的核心是引进社会资本,但出于投资安全等种种考虑,实际项目招标中国企往往较受青睐,‘肉多一点’的好项目大多给了国企,民企轻易拿不到。”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总裁赵建说,如南京江北新区推出10个项目、总投资200亿的PPP项目包,就引来了54家央企,民企难以竞争。
钱志新认为,激发民间投资,必须与深化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只有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减少对民企的各类歧视,让民企更多获得资金和项目机会,民间投资才能健康发展,全社会投资也才能更有效合理。 本报记者 吉 强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