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集结再出发
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集结再出发——
弘艺德 传技艺 续文脉
长长的红毯通向前方,大屏上的“文艺之树”枝繁叶茂,一对对师生携手前行,他们的名字化作一片片树叶,装点一树繁华……4月26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2022—2025)聘任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
“名师带徒计划”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文艺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也是我省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重大部署,自2019年启动以来,以3年为一个周期,推动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如今,首轮圆满收官,二轮接续启动,100位名师和100位高徒携手结对,继续通过“师徒相承”的方式,推进江苏文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现场仪式庄重热烈,陪着名师走上红毯的,除了新鲜出炉的第二批“名师带徒计划”入选学徒外,还有首批计划中的高徒代表。相较4年前红毯上的“一师一生”,这次“一师两生”的新组合,更加新颖而暖心。
“今天我戴的是创新设计的蓝印花布领带,徒弟穿的衣服、背的包也都有蓝印花布元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一边展示自己的“杰作”,一边对新徒谆谆教诲:要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传承,做好“立体式传承”。
一个镜框立于台上,两位舞者分立两侧。舞姿优美,神态婉约,她们的动作互为镜像……作为首批“名师带徒计划”中唯一一对舞蹈类别师徒,吴凝、胡琴心当天带来一场别出心裁的师徒音乐舞蹈秀,将3年来最深的体会,用自己最擅长的舞蹈语汇表达:艺术传承是一面镜子,当你对它倾注心血,待以真诚,它会映出世界最美的样子。
名师带徒不仅仅是传授技艺,一位位名师坚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用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为学徒树立走正道的好榜样。
80后曲艺家马伟和00后徒弟张正现场回忆师生之路。“我是通过一场慈善活动认识的张正,当时他才10岁,上四年级,每天背着行动不便的妈妈晒太阳,还要做家务,这样的孩子打动了我,因为品行端正方能托付薪火。”马伟主动联系张正,连续8年的“托举”,让本就喜爱扬州评话的张正一步步走上艺术道路,去年又以专业、文化双第一的成绩,考入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在张正看来,马伟如师亦如父。“正因为有了他的帮助,我才能慢慢靠近自己的理想,才有底气给妈妈更好的生活。”
名师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让一批文艺青年在3年间快速成长、脱颖而出。青年作家赵菱创作的《乘风破浪的男孩》,收获2020“中国好书”称号及2022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舞台上,她和师父祁智以及师父的第二批学徒徐瑾一起,被小朋友们簇拥在童话场景的大屏下,神采飞扬地朗诵叶圣陶的《稻草人》选段,生动再现“作家进校园”的日常场景。
3年来,赵菱经常跟随老师前往各地校园,给孩子们讲课、说故事,脚踏实地的历练丰盈了创作生命力。“‘带徒’经历也是老师的一次自我成长,3年来赵菱也给了我新的创作角度和创作灵感。”祁智感叹,“名师带徒计划”给了他们师徒更多前进的力量。
在创作和实践中,高徒与名师一路同行,记录下江苏文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关切同心同向的步伐。
3年里,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一直用工匠精神“打磨”徒弟孙瑶琦,帮助孙瑶琦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乐团首席,并斩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但令孙瑶琦更难忘的是,跟随师父从庙堂到基层,从乡镇小剧场到世界一流音乐厅,不遗余力推广民乐的经历。“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现场满满的上座率,很多面孔都是年轻人,那些时刻让我觉得,江苏的民乐充满活力。”朱昌耀说,“名师带徒计划”可以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锻造更加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扛起传承民族音乐使命的责任。
种下桃李,文艺之田满园飘香;种下春风,文艺之田百花争艳。现场,青年书法工作者程娇龙、昆曲演员杨阳、青年作家孟昱等多个门类的首届学徒代表登台朗诵《亲爱的老师》,深情谢师恩,也表达弘艺德、传技艺、续文脉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临近尾声,孙晓云、毕飞宇、周京新、盛小云等文艺苏军名家,手捧聘书集体亮相。一首《感恩的心》在剧场内响起,身着五色T恤的年轻人站在台下手捧“星光”,象征着文艺苏军璀璨的新生力量……新一轮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集结再出发。
跋山涉水,只为汇聚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记者 陈洁 顾星欣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