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打好保市场主体“组合拳”交出满意答卷
新华网南京8月30日电(沙芳如)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一头连着就业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江苏省各项服务一直“在线”,各地连续打出服务保障“组合拳”,通过纾困提质、减租金、降税费、优营商环境等举措,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纾困提质 税费减免真是‘雪中送炭’
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是主力军。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着很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没想到优惠来得这么及时,税务部门将‘税务直通车’开到了我们企业,重点对社保费减征、年度亏损延长结转年限等政策进行宣传解读。”连云港自贸试验区的中哈国际物流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然而,为了确保纳税人、缴费人第一时间知政策、会操作、能享受,让减税降费跑出“加速度”,江苏税务部门准确把握政策特点和纳税人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政策落实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拓展非接触、智能化的办税新举措,借助“云课堂”、微信交流群等渠道,打通税企交流“快速通道”,同时运用税收大数据,“点对点”主动提醒、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确保优惠政策直达市场主体。
从纾困角度来看,既要解决融资难题,又要降低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轻装前行。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要监管部门,江苏市场监管局开出在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中“保”、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保”、在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中“保”、在扩大消费需求中“保”、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保”、在推动创新发展中“保”的“六保”药方。
据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运用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4.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98%,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支撑。盐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02件,帮助市场主体融资90.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
小微企业吸纳着大量就业人口,是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江苏还减免中小企业委托检验检测费、部分特种设备检验费、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费等费用1.28亿元,对1171个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实行免罚。
政策扶持 企业自救应变考验硬实力
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很多外贸企业难以掌控生产,订单与用工的“动态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在了许多企业身上。在重重困难中,一个个企业自救、政策帮扶、化解危机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我们公司主要是出口服装服饰,鞋帽类的产品,3月初由于疫情影响,欧美不少商店都关门了,部分客户的常规订单也停下了。”江苏曼诺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新说道,对此我们公司决定寻找新航向,全力开发医疗产品,积极对接生产乳胶手套或口罩的工厂。
随后,王建新在外贸企业群中提问,“我们是一家出口服装的外贸公司,拟出口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请问需要什么资质吗?”群内多位企业朋友提供相关信息,包括防护物资出口通关申报指引、欧盟发布的防疫产品的符合性评定和市场监督程序建议等。
然而,在企业展开“自救”的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小微企业调整运营战略,突破困境,增强发展动力。
江苏省商务厅发动全省商务系统统筹推进医疗物资有序出口,形成了多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省商务厅指导和支持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申报商务部“白名单”,帮助企业取得出口资质。截至7月30日,全省384家医疗物资和68家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通过审核,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在企业申报过程中,省商务厅尽职尽责,做好专业咨询指导;跟踪落实,及时对接企业需求;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和申报效率,全力为企业医疗物资出口保驾护航。
“我们也在新的领域不断尝试和摸索,我们非常感谢商务厅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对我们的帮扶,更为我们注入了强心剂!”王建新感慨道。
优化营商环境 为经济发展蓄能提效
栽好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吸引更多“金凤凰”。保市场主体不仅在于纾困,还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一环。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出台"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苏政50条""支持企业平稳发展18条"等一系列政策,各地持续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不见面"审批服务,鼓励互联网平台对个体工商户放宽入住条件、降低平台收费,系列"组合拳"取得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用好市场监管“政策工具箱”,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从整合环节一窗通办,到压缩时间半日办结;从持续推进企业多证合一,到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从审批免带证照、少带证照到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从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等。
从全省来看,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2.01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压缩58%。据数据显示,南京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3418家,其中二季度同比上涨24.2%。这样的速度,离不开企业开办全流程实时在线一体化管理和全环节半日办结。
“以新办企业登记为例,我们现在除了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之外,还以‘全链通’综合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涉及事项的整体时间。”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因地制宜。其中,南京“宁满意”、“苏州最舒心”以及昆山“昆如意”等,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南京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一网通办”事项将比去年翻两番;苏州设立15个联动创新区,让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拓展为全市发展优势等。
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将继续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着力围绕保市场主体出实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省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让企业和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