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七大行动 展现绿色发展别样魅力

05.02.2016  18:05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标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出的具体新要求,也是党中央对江苏的殷切寄望,希望江苏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为全国做出示范。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标杆,扎实推进生态空间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生活全民、生态文化传播、绿色科技支持、生态制度创新七大行动, 努力谱写一曲绿色江苏的美丽篇章。

   顶层设计描绘宏伟蓝图

  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高,是江苏的特殊省情。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江苏有着特殊地位,肩负着特殊使命。在迈向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江苏较早承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短板和薄弱环节。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2013年7月,江苏首次以省委全委会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相继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生态省、2022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会上强调,全省上下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发展理念、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加以推进,为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江苏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任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江苏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开展绿色发展水平评估,出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意见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环保部门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牵头单位,每年通过目标责任书的形式,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协调督察、严格目标考核,站在决策制高点上,跳出环保抓环保,引领各方力量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江苏全省上下敢于亮红灯、下重拳、出狠招,以硬措施破解硬约束,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七大行动,在生态红线保护、国土空间管控、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制度创新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全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0.5%、较2014年下降12.1%。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6.5个百分点,酸雨发生频率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与“十一五”末相比,江苏478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上升3.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4.2个百分点。太湖湖体水质总体改善到Ⅳ类标准。

  群策众力下,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8类监测指标达到序时进度,全省绿色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76.4,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抽样调查满意率达86.5%。

  以两个率先为指向,富饶的江苏大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逐渐展露出美丽家园的现实模样。

   源头管控践行绿色发展

  控源头、调结构、抓突破,牢牢守住环境质量的底线、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一场绿色变革正在江苏大地全面铺开。

  2013年8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省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受保护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22%以上,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确立。随后,江苏相继出台《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形成了一个规划、两个办法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体系。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财政累计安排40亿元用于生态转移支付,确立了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得益多的鲜明导向。

  在太湖、通榆河流域试点的基础上,2014年,江苏制定实施《江苏省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建立上下游双向补偿机制,把补偿范围扩大到66个省市交界断面。不仅实现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全省覆盖,也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

  通过设置能源总量天花板,江苏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江苏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2014年和2015年,江苏全省能源消费增量不超过152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控制在2.5%。

  152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5个沙钢集团1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对于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的江苏而言,并不算宽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基础、能源消费特征,江苏给13个省辖市分解了控制目标。

  在此基础上,江苏一手算加法,一手算减法,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通过培育新增长点,2015年,江苏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达48.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以来,江苏累计关闭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在环保设施建设和生态示范创建方面,江苏也走在全国前列。大型燃煤机组率先实现脱硫脱硝全覆盖,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30万吨,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90.4%。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建设246座大气自动监测站、30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1831”生态环境自动监控平台。

  江苏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35个,总数占全国近40%。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增至14个,占全国总数的38%。

   精准防治实现碧水蓝天

  多策并用,不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江苏的老百姓正逐渐感受到生态红利带来的绿色获得感。

  2015年,江苏省人代会全体代表高票通过了严于国家《大气十条》标准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最严格制度和举措治理雾霾。

  2015年3月开始,江苏省立法、减煤、提标、治车、降尘、控燃、联防七管齐下,狠抓《大气十条》落实。

  2015年底,江苏火电超低排放改造机组已占总数的1/3,整治燃煤锅炉12890台,完成五大行业限期治理,2005年之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辆全部淘汰,车用汽柴油全部升级到国五标准,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高到64%,秸秆火点下降到有考核记录以来的最低数。

  南京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让江苏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控措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并建立了一批长效机制。

  江苏的《水十条》实施方案将铁腕治水变成了新常态。从“河长制”到“断面长制”,再到“浜长制”,如今的江苏,凡有水的地方皆有“”。城市河道水质改善有“河长”,河道管理有“河长”,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还有“双河长”。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湖管理的无缝覆盖,不仅强化了河湖水质达标责任,而且落实了河湖的长效管理和保护。

  江苏“十二五”治水成绩单格外耀眼:长江、淮河流域治污规划考核结果居全国前列,南水北调水质满足通水要求,城市水环境整治取得实效。太湖水质稳定改善,连续8年实现安全度夏、“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湖泛),总氮浓度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规定值。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第一轮313条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取得积极成效,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专项环境整治行动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绿色江苏的环境基础。作为化工大省,江苏在沿海15个化工园区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关闭、停产整治、限期治理企业共596家,90%的企业实现废水明管输送。

  同时,江苏省开展涉铅、涉汞和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完成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32个重点项目,考核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

  通过结合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江苏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坚持民生导向,将生态资本转化成发展优势。“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3.7万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乡镇覆盖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镇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均超过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严格执法护航生态江苏

  “不能用弱化环保约束、降低环保要求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罗志军在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明确要求。

  “十二五”期间,江苏在环境立法、政策制定、措施执行、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力度前所未有。

  江苏省先后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等11部地方环境法规。

  江苏是最早在全国省级层面组建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省份之一,出台了环保约谈暂行办法,仅2015年就约谈了11个县市政府领导,对62个市县开展环境监察稽查,通报问题清单,督促地方逐个整改。

  在严字当头、重拳执法的基础上,江苏建成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具体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

  江苏省高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省公安厅成立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总队,省检察院建立环保刑事案件办理绿色通道,省环保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出台环境执法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

  5年来,江苏省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20万余人(次),查处违法案件2.6万余起,处罚金额超过11亿元,排污收费总额连续15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立案侦办环境违法犯罪案件4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42人。

  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江苏省进一步放大环境执法效能。

  2013年,江苏省环保厅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并会同江苏省信用办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的环保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收集、报送及审核制度等内容做了规定。明确了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原则、指标体系、等级划分、结果应用、奖励及联动惩戒等措施。

  江苏省两万多家污染源企业都被纳入这一环保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协调联动,江苏实现了运用环保信用信息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让企业自觉履行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给江苏省带来了新的机遇,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未来。绿色发展理念与举措正成为江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久久为功,行稳致远,江苏“十二五”的探索与尝试,将为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连云港11部门共商冬季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污染天气应对,环保厅
江苏省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截至12月4日15时,环保厅
江苏拒绝为污染企业买单
   制定赔偿金使用管理制度  明确磋商和诉讼规则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