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要求,江苏“城乡建设高质量”交出亮丽答卷

18.09.2019  21:21

        悠久的文化积淀、秀美的自然山水,造就江苏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人居环境。让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省委、省政府一贯秉持的发展理念,也是一代代江苏人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9月17日,江苏省举行“城乡建设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快速嬗变中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城乡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住房保障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读数字 2008年以来,全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8万套,超过90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解危、安居”。到2018年底,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1.2平方米,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观样本 全省各地逐步构建起立体式保障网,让群众有房住、住好房。盐城市副市长李逸浩介绍,去年当地改造棚户区3.36万户、475.4万平方米,今年市区还要确保完成2.5万户、力争完成3.4万户棚改任务。无锡正构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商品房等组成的多层次供应体系。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上,无锡“因城施策”取得明显成效。无锡市副市长朱爱勋引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无锡房价收入比为9.9,远低于50城房价收入比13.6的均值,在全国50个典型城市中排在第38位。

        听解读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顾小平介绍,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省委将改善劳动人民居住条件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住房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江苏率先在全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具有互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率先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江苏在扎实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上苦下功夫,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各地正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基础设施

        从补齐短板迈向基本现代化

        读数字 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2949.6万立方米/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65%,位居全国前列;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9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700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5.35万公里,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比例达99.7%;全省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7.31万吨/日。

        观样本 生态是盐城最厚实的家底,保护好生态发展底色,离不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底,盐城市区将实现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目标。当地的市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在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居民成为最直接受益人。盐城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发电,全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名列前茅。去年,盐城全面建成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经京杭大运河引入长江水,总引水规模每天115万吨,总受益面积8936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近500万人,有效解决了水质不稳定的问题。

        听解读 市政基础设施的改善,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记得我们小时候,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大多依靠井水以及零星分布的公共供水点,所以井边洗衣、公共水龙头边洗菜淘米,是当时街头巷尾最常见的生活场景。而如今,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都能源源不断流出清澈、安全、优质的自来水。这个变化的背后,是供水事业发展带给江苏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和品质提升。”顾小平说,解放初期,江苏地区只有南京、镇江、徐州、常州、新海连5市有城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如今,全省构建起完整的从“源头水”到“龙头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全省正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整建制试点示范县(市、区)达46个,1.2万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锡市、苏州市等地基本实现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省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焚烧占比均为全国领先。目前全省有200多个乡镇全镇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江苏省还加快推进便民绿地、停车便利化等民生工程,仅2018年,全省就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1757座,新增停车泊位超过19万个。

        人居环境

        从环境改善迈向气质颜值双提升

        读数字 江苏先后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18.9万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消除8万多个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在乡村,江苏省建成1000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带动市县共同建成1万多个美丽宜居村庄。通过特色田园乡村136个试点村庄建设,探索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近三年将完成30万户农户改造任务,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观样本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无锡连续三年获得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当前,无锡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由修整转向修复。无锡主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导入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新理念,系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彰显苏南水乡城市生态底色。太湖新城入选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无锡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并率先在全国建成生态城市群。

        听解读 城里人下乡,寻觅诗和远方,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表示,只有拉长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才能让农村成为诗意栖息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2018年,江苏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蔡恒介绍,目前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94%,较2005年提高近40个百分点,农村公厕达4.2万座,传统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得以破除,农村地区寄生虫病感染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家前屋后的环境问题。仅今年,各地就清理农村积存垃圾约600万立方米,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25万处。村庄绿化美化行动推动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村庄绿化景观,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8%,累计建成绿美村庄9438个。在不断提升村庄环境管护水平的同时,江苏省还确保村庄环境长治久洁、不反弹,注重为村庄留住“传统农家的味道”,融入“现代农业的气息”,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江苏省较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制度体系,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名镇(31座)和历史文化街区(5个)。(王晓映 唐悦 白雪)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