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显成效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信息技术的特色优势,从大一新生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课入手,贯彻 “服务专业、服务岗位”的教学思想,开展了以“五个适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构建了“人人成才”的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分层次组织教学。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言,由发达地区入学的新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一些由边远农村入学的新生几乎是“零起点”。在掌握每个学生现有基础的前提下,一是实行平行班动态分层教学,即将同一专业的平行班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二是实行班级内部按差异分层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提出拓展要求,鼓励他们对同一类问题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方式解决,同时也充分发挥这些同学的作用,担任老师的“助教”。通过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围绕任务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日常工作中的系列任务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开展教学。任务均来源于实际工作需求,既考虑到典型性和实用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在每一个任务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按照知识回顾、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评价总结五个步骤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既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融合岗位针对教学。不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不同,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除了通用素质和能力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应用能力,如艺术设计所需要的图形图像处理技能,财会或管理类学生所需要的数据库应用技能等。因此将信息技术基本应用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以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两大模块确定教学的内容。专业教学模块吸收全院各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开发,其中各专业大类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同一专业大类中,针对不同专业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教师有选择地使用相应模块开展教学,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讲座与平台延伸。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组建由各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按照各自的研究领域开设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及应用的专题讲座,开设前沿技术讲座。搭建信息技术教学网上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了案例、课件、教材教辅、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师生实时在线交流系统,拓展教学时空,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多样化评价促进教学。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训练考核为核心,以试题库平台为支撑,以网络考试系统为工具的评价考核模式,单项能力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全程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完成对五个单项能力的考核后,由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综合任务,并对其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