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东门纪念馆新馆复原日军投降签字场景

08.12.2015  08:34
长达7米的“世界第一号”。 - 新浪江苏
展厅里的“降书” 记者 顾炜 摄 - 新浪江苏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馆,这是1:1复原的日军投降签字场景 新华社发。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长达7米的“世界第一号”。 展厅里的“降书” 记者 顾炜 摄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馆,这是1:1复原的日军投降签字场景 新华社发。

  抗战老兵铜雕、7米长“世界第一号”、重25吨的侵华日军炮艇、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旧址的大型场景复原……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新馆开馆,举行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主题展开展仪式。新馆总体定位在原有的“历史”与“和平”两大主题上,增加“胜利”主题,共展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000余件(套)。这6000多件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00多件,二级文物500多件,三级文物2300多件,都是一手珍贵史料。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新馆位于纪念馆和平公园北侧,从外型上看,是一个长方形,东西长达260米。新馆尽头处,矗立起一个大大的“70”雕塑,“7”字从远处看,更像一把火炬。

  “三个必胜”主题展分为《侵略者的罪恶》、《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和平》五个部分,共展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000余件(套)。

  进入新馆序厅,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组老兵影像,展厅高悬着的一块液晶显示屏,一下子将人的视线拉高到半空。那是14位抗战老兵的影像资料。工作人员介绍,14位老兵象征着我们艰苦抗战14年,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显示屏下方,有一尊高大的铜雕坐像,这是一位名叫于文瑞的老兵,他在1945年9月9日,见证了南京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全过程。现年100岁的于文瑞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冈村宁次等日本投降代表低着头,躬着身子进入会场,双手贴膝鞠躬。“那时的感觉就是:我们胜利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扩容工程展陈指挥部指挥长朱成山表示,用一个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来展开一段历史,这是国内历史博物馆中很少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取经于以色列维雅沙姆大屠杀纪念馆,该馆的展陈就是从一个犹太人家庭的受难开始叙述的。

   抗战老兵铜雕开启“胜利”之行

  看点

  1

  顺着自动扶梯步入地下,扶梯四周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环幕影像、立体声、专业灯光、艺术纱幕交相呼应。新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从首层至负一层的这45秒,既有国外的巴黎、纽约、莫斯科街头的欢庆二战胜利的景象,也有国内的延安、南京、淮安、东台等城乡人们喜悦的镜头,展现的是“跨越时空 环球共庆”的主题。

  走下扶梯,一艘硕大的河用炮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它周身铁灰色,顶部支起的炮筒依稀可见。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新馆最大、最重的一件文物,长17.4米,宽4.2米,高3.9米,重25吨,是缴获的日军河用炮艇,为国家二级文物。

  据史料记载,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在长江流域等运河、湖泊、河渠地带,部署了大量这种25吨河用小炮艇。1937年12月,这种炮艇冲破江阴要塞的沉船阻敌封锁线,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参加南京大屠杀。

  “战后,这艘炮艇被收缴移交给中国海军。新中国成立后,被移交给江苏省航运局管理,后由南京河运学校作为教练船使用。1972年作为江苏苏港造船厂港口作业船使用。2014年8月3日,由南京市民濮锦道先生捐赠给纪念馆,后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复原修复。炮和方向舵都是按照原先样式复原的。”朱成山说。

  新馆最大文物侵华日军炮艇展出

  看点

  2

  移步展厅深处,在日军河用炮艇旁边,是一把巨大的军号。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以一把军号为原型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特大型铸铜军号,长70分米,象征抗战胜利70周年。与其相连结的是书写有“胜利号角”四个立体字的的红飘带,象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集结号。“这把巨型号角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号’。”朱成山说。

  右侧墙面上,则是一个巨大的军号群,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号为原型复制了192把军号,分两部分呈阵列式悬挂于墙上。“一部分为93把,代表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一部分为99把,代表了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日。

   “世界第一号”吹响胜利集结号

  看点

  3

  国家一级文物“荣哀状

  见证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日军渐逼南京城下,中国军民浴血抗战,英勇不屈。在主题展《不屈的抗争》部分,有一套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荣哀状”。这套文物一组四件,包括信封、蒋介石签字的荣哀状、白崇禧签字的抚恤书,另附情况说明书一份。

  “荣哀状”的主人叫臧寿泉,时为宪兵司令部特务营中士的他,在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破的前一天阵亡,荣哀状上盖有官印。

  工作人员说,这是从臧寿泉长侄臧强明处征集的。为了保卫南京,中国守军浴血奋战,爱国将士臧寿泉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这是他们一家用生命保存下来的,‘荣哀状’寄托了他们无法割舍的感情。但是将这份宝贵的文物捐赠给纪念馆,能让更多人了解、记住这段历史,是对臧寿泉故士更好的纪念。

   复原日军投降签字典礼场景

  60个日军官兵低头认罪

  不屈的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法西斯的投降》展厅是整个展览的重中之重,朱成山介绍,这个展厅有1920件文物,文物数量据各个部分之首。

  最震撼的场景之一,莫过于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旧址的大型场景复原。朱成山介绍,这里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高18米、宽22米的南京受降典礼现场——中央陆军军校的校门。

  与众不同的是,在“校门”前的地面上,还放置了特大号的“日军投降诏书”的全文立体字,这6000多字的“降书”一个个字被放大,凸出在半米高的桩基上,伴随着场景灯光的变化,从乌云密布到到阳光普照,令人激动和自豪。

  投降签字典礼旧址复原场景对面,是另一处情景再现——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会场,该场景复原的是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会场部分。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会场中央摆放着签字桌椅,上方悬挂两组分别有中、美、英、苏等47个同盟国的国旗,正面播放受降倒计时影片,周边环绕布设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以及穿着军服、低着脑袋、被解除了武装的列队投降的60个日军官兵。

  朱成山介绍说,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当时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中方5位代表的桌子又宽又大,椅子是皮制的。而日本人的桌子则又小又窄,7位代表坐的是木椅子。

  “以前的纪念馆是做真相、做实证,新馆是做气氛,让每一个中国人走到这里,都能感到当初胜利的自豪。

   提醒

  14日起,非旅游团队人员

  可凭身份证件预约参观

  新馆实行预约参观。因筹备重大活动,即日起至12月13日仅对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人员开放,目前已无名额。14日起,展览对非旅游团队的参观者实行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预约参观。展览运行磨合成熟后,将对包括旅游团队的社会公众进行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