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癌症书记100本民情日记:生命最后一刻牵挂村民出行
6日,如皋市东陈镇党委书记吴冰冰读着刘亮村原党总支书记田兴云的民情日记,泪流满面。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九,如皋市东陈镇刘亮村原党总支书记田兴云因病逝世,年仅53岁。
从2007年到村任职至弥留之际,田兴云把刘亮村发生的一切、自己工作中的感悟,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用完100多个工作记录本。
他自己编号整理了63本,排满整整一个书柜。
随手翻开田书记的民情日记,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内容:
“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阴
上午仲佑爷爷来访,孩子确诊白血病,家庭经济困难。下午与村班子成员商量组织募捐,确保解决前期治疗费用。”
“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晴
住院一天。上午与张书记通电话,关于:
1、土地复垦,由村监督负责到位,填写验收单;
2、搬迁工作要制定统一的补偿方案,否则事情比较难办。”
“2016年1月2日星期六晴
早晨先带人到农民集中居住区,环境整治工作交给专人负责:
1、路基建设前的清杂必须到位;
2、安全生产必须高度重视,督促相关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3、做好修路方案的解释工作。”
田兴云的部分工作记录簿罹患癌症,他与时间赛跑
63本民情日记的字里行间,记者无不感受到田兴云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急切。
2014年下半年,国家1000KV特高压东陈镇段的搬迁动员工作开始;2015年上半年,海启高速东陈镇境内搬迁工作启动。两次拆迁,刘亮村承担着东陈镇最多的工作量。此时,任职村党组织“一把手”的田兴云肠癌复发,开始化疗。
为了不耽误工作进程,他让知情人保守“秘密”,上午抽空去医院接受化疗,下午回到拆迁现场。
当时从镇上机关部门抽调过去参与搬迁工作的黄安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感慨万千:“他总是跟我们一起熬夜,没有人会去怀疑他是一名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
开始有些村民不愿意搬迁,田兴云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白天村民家里没人,他晚上去,工作日找不到人就双休日去。
两次搬迁中,刘亮村搬迁41户,提前10天完成镇上交给的任务。
服务群众,他尽心尽责
如皋市各级行政服务单位早晨上班时间为8点30分,刘亮村的公共服务中心每天早晨8点必已敞开大门——这是田兴云给村“两委”会班子的硬性规定,从2009年开始执行至今,即使是在田兴云卧病在床直至去世的那段时间,都未曾改变。
田兴云从家到单位只需花3分钟时间,女儿田惠林却告诉记者:“爸爸经常早晨7点半就骑着摩托车出门了。”
那这中间这20多分钟,田兴云去了哪里?
村委会主任季从宽给出答案:“他去把整个村子转一圈,那样8点钟开例会时我们才知道今天要做什么。”
村支书这个位子,官职不大,要管的事却不少。
在田兴云2015年记录的民情日记里,有一页是一个各种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表。
时间倒回两年前,在国家1000KV特高压和海启高速东陈段搬迁期间,刘亮村建起自己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用以安置搬迁村民。
工程进行到基础设施施工阶段,为防止小老板们漫天要价,田兴云到市场上把所有建材的价格都打听得清清楚楚。为防止偷工减料,田兴云和村干部们又天天盯在现场。
小老板们埋怨田兴云“抓得紧”,田兴云却很庆幸,这样可为村集体节省20多万元开支。
田兴云民情日记
生命最后一刻,他牵挂村民出行
“说到必做到,答应必做成!”这是田兴云的日记里时常出现的一句话。
刘亮村1组和25组有一河之隔,原来连接两个组的是一座窄坝,如果想开车出门,25组的村民得绕上一大圈,多行将近3公里。
实地踏勘一番后,田兴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在1组和25组之间修建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并向村民承诺了建成的时间。
田兴云的妻子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田兴云的癌细胞迅速扩散,路都走不了,只能住院治疗。每当身体好一些了,田兴云就开始跟她念叨,村里的水泥路还没修好,他不放心。
年底,女儿田惠林开车将父亲从医院接到了正在修建的一条水泥路上。在两名村干部的搀扶下,田兴云的脚终于触碰到了他所挂念的新村道。
田惠林告诉记者:“那一刻,我知道父亲很想活着看着路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