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李庚:一个北大才女的村官梦
李庚近影。李庚在帮村民解决问题,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鸿雁”往往给人们带来“吉祥的书信”,而在扬州,有一位从内蒙古“飞来的鸿雁”,将幸福播撒给了群众,她就是被评为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的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庚。5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南苑社区居民幸福感直线上升,居民们都说:“她就是带给我们幸福的鸿雁。”
李庚,女,1988年6月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2011年8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镇团委副书记、区大学生村官团工委书记、市人大代表。
近5年,李庚先后获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省优秀站点管理员、市优秀团干部、市优秀志愿者、区十佳青年、区新长征突击手、区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区优秀团干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李庚,一位毕业名校的北大才女、一位来自草原的内蒙姑娘,她不远千里从华北来到苏中,扎根农村,建设社区,用青春和汗水追寻着自己的村官梦。
李庚说:毕业到农村,招聘当村官,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李庚的家乡赤峰,有天下最美的草原——贡戈尔草原,达里湖水滋润着美丽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你的心海和大地一样宽广……”李庚说,内蒙古歌手乌兰图雅演唱的《套马杆》,唱出草原人的心声,也唱出她的梦想,梦想离开故乡、去那远方。
李庚的这个梦想,要从北大说起。一直以来,北大号召大学生们到农村去调研、下基层去锻炼。在校期间,她利用暑假分别到贵州正安、江西鄱阳等地进行了“三农调研”,切身感受到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同时,她阅读了大量“三农”书籍,比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并提交了调研报告。由此,她萌生到基层就业的念头。
一个北大高材生,到农村去当泥腿子,不是“大材小用”。对于李庚的“村官梦”,学友们不理解、不赞成。然而李庚的父母永远是她坚强的后盾。李庚从小在一个宽松开明、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她自豪地说:如果我是一艘小船的话,父亲是我的舵手。父亲从小教育我,只要自己选择一件事,就必须全力以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北大调研报告写到基层,将人生标尺定位中国大地”。于是,李庚坚定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选择,打起行囊,告别北大,从内蒙出发,向基层而来。
从草原妹到水乡妹,把自己融入龙川乡村——一首《春江花都》唱出李庚苏中之恋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2011年8月,草原姑娘李庚在北大号召下、父母支持下,只身一人来到素有龙川之称的扬州市江都区,开始了大学生村官之路。
万事开头难。由于地区差异、文化差别,李庚来到江都后,首先遇到“三难”,一是语言“拦路虎”,二是饮食“难咽下”,三是风俗“拦门坎”,给她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三难”,李庚曾有畏难情绪。的确,李庚的家乡内蒙古赤峰人热情好客、豪爽粗犷,与苏中人的精致、细腻大有不同。如何克服到江都后的不适应,李庚想起北大法学院张捷老师写给她的一段话:“得知你当上了村官,从某种意义上为你感到高兴,同时也替你捏一把汗。作为村官就是当地的父母官,最能发挥人的才干,充分体现了北大人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主要源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是北大人,社会赋予我们的期望值过高。目前状况下对你是一个考验,把握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用心去做,这样一定会有新的开始。”
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庚深深感到,老师的话扎进她的心中,自己作为“北大人”,扎根基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付出心血、智慧和勇气投入实践。面对语言不通,她请来“小翻译”,通过与群众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呼声,拜身边人为师,既了解了百姓所需所求,又听懂了“江都话”;面对饮食不便,她想办法克服北方人爱吃面食的习惯,努力适应南方人吃大米的习俗,她安慰自己“多吃吃,就好了”;面对风俗不同,她请来“老大姐”从早上见面问声“早”到见人微笑、与人握手等等,一一传授,并入乡随俗,挽起袖子、裤腿走到村组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如何让群众“看得顺眼”?李庚初步实践得出结论: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一员,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办事情,尽快由“外乡人”变成“自家人”。为此,李庚在担任仙女镇邓院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把在北大记《学习笔记》的习惯用到工作中,把为民服务、便民服务等点点滴滴地记录到《工作日记》中。
2012年夏,一次下暴雨时,有一群老百姓冲到村部大声吵着要“上访”。当时,代理村民主任李庚看到这种场景吓了一跳。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她保持镇静弄清事情来龙去。原来,这些老百姓家在大雨过后发生内涝。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紧急联系相关部门,经过四个多小时努力,“内涝事情”圆满解决。
2013年的一天早晨,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李庚面前泣不成声。经了解,老人的大儿子得了心脏病“病危”,儿媳妇几年不回家了,家里还有一个小孙子,巨额的医药费让本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此情,李庚当即拿出300元,没想到老人一下跪到地上,哭得更加厉害。当天,李庚帮助老奶奶写下了困难补助申请,同时以村委会名义出具一份困难情况说明,帮助老奶奶在民政部门领取补助资金;还帮助老奶奶申请低保名额,切实解决了老人的生活困难。
去年,残疾人王某来到李庚办公室,她热情地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让他非常感动。过后不久,社区文明创建要对小区内门前杂物集中清理,几名工作人员多次做老王的工作都没见成效。李庚决定亲自会会老王,没想到老王居然同意了。后来,人们问老王,“你怎么肯听一个小丫头的话?”,他发自内心地说:“因为书记一杯热水,因为书记不歧视他。”一来二去熟悉后,李庚还向物业公司推荐,让老王到八组团物业工作。办理入职手续后,老王特意到社区感谢李庚,说以后小区内有什么公益的事情一定要想着他,他一定会帮忙。
一篇篇李庚《工作日记》,让人们看到她的为民服务之情。从此,村组群众们对这个来自草原的北大才女“另眼相看”。
从支教者到志愿者,把希望洒向留守儿童——一部《春韵》微视映射李庚爱心之旅
作为来自北大名校的李庚,一直以来就关爱学生,对留守儿童更是关爱有加。北大期间,她去贵州等地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调研时,先后两次走进当地中小学校,做义务宣讲和支教,帮助当地的学生了解北京、了解北大、了解外面世界。当村官后,她报名当志愿者,辅导留守、流动儿童,共同办起“希望村塾”。
2012年9月,李庚参加仙女镇大学生村官在禹王宫社区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活动。据统计,在江都,共有12512名留守、流动儿童。面对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李庚建立了“希望村塾”,这是大学生村官团工委为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娱乐而专门建设的志愿服务平台,2014年,“希望村塾”获得江苏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三等奖。
近年来,李庚带领“一班人”把小区改造等“惠民工程”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社区先后完成了南苑一村八组团小区、福都花苑小区的老小区改造工作,美化了人居环境,并聘请兴荣物业进驻小区开展长效服务,改变了老小区重回脏乱差的局面。南苑一村七组团小区、绿洲家园被评为扬州市优秀住宅小区。为了改造社区环境,李庚争取了灰粪港城市积水点改造工程,改变了怡园小区一入夏“臭气熏天”的局面,受到广大居民的赞扬。就这样,两年多来,李庚和“一班人”将社区一个个“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基层是成就当代大学生梦想的舞台”、“既然选择,吾便不再后悔,吾定勇往直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庚常常自我鼓励。李庚暗下决心:既然选择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就应该安下心来,扑下身子,走近居民,当好社区发展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