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亿万家财改造"残山剩水""石老板"谱写"山村变奏曲"
新华报业网讯 他曾是一名山里的放牛娃,凭着天生聪颖和吃苦耐劳,积累下千万财富;他只读过一年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明白“不能给子孙留下负担”这一至理;他不住别墅,将全部身家投在荒山上,把一片“残山剩水”改造成鸟语花香的“生态天堂”。他,叫阮连根,曾经赫赫有名的“石老板”,如今众人感佩的“庄园汉”。
阮连根的“华东百畅生态园”位于宜兴市张渚镇,著名的善卷洞风景区就在附近。五一前夕,记者循着山村小路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废弃的矿山宕口:开采剩下的山体断面像被刀切过一样,黑灰色的石头硬生生裸露在外。52岁的阮连根站在断壁前,挥着胳膊,大声指挥着铲车作业。“8年前,这个园子,包括周围1万多亩的山头,全部都是这个样子的。”阮连根说。
8年前,阮连根是当地有名的“石老板”,开山采石赚来逾5000万元身家。张渚镇当地山体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资源,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村民就开始开挖矿山用作建筑材料。到了90年代,张渚镇矿山开采面积已占全镇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家家户户涉足采矿业,全镇经济收入的60%-70%来源于矿山收入。
疯狂的开采,造成大量山体植被被毁,环境破坏严重,裸露的宕口成了山林间难看的“伤疤”。2006年,当地政府下定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一举关闭了所有石矿。正当相关部门为大面积山体修复头疼不已时,阮连根主动提出花600万元承包1.3万亩废弃矿山,称要把自己赚的几千万全部投入进去搞修复。
曾经的同行、亲友邻居纷纷相劝,阮连根不为所动。之后不久,一辆辆卡车开始排着队往他承包的矿山上拉土,50厘米,80厘米,土层最后堆到一米多厚。接着,卡车又运来了梨树、桃树、樱桃、枣树,裸露的白色山体上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绿。
当昔日荒山重新披上葱茏绿衣,阮连根终于亲口回应当初人们的不解。“我从小在这山里放牛,没有山,哪有我?”站在山巅,阮连根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开山采矿让我赚了钱,可是山毁了,后面的人都跟着遭殃。我不能把这么大的负担留给子孙。”
紧接着,阮连根又开始了第二步计划。2010年夏天,他掏出图纸,要求工人将一条坑坑洼洼的山间小路修得更加崎岖不平。两个月后,一条足足花费了200万元的36公里长越野车道建成开放,宜兴的越野爱好者闻讯而至,在陡峭刺激的山道上玩得不亦乐乎。紧接着,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越野俱乐部纷至沓来,阮连根看着他们笑,陪着他们跑。
承包荒山8年来,阮连根投进了所有积蓄,还欠了银行几千万贷款。“矿山关了,很多乡亲没了财路。我想试试搞乡村旅游,给大家探个路。”2011年,他又在自己的生态园里建起了动物园。这是全省第一个开在县级市山村里的大型动物园,狮子、老虎、灰熊、猴子、孔雀等近百种动物在这里安家,吸引了众多城里的大人孩子。
直到这时,周围的村民才发现,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已彻底换了模样——采石废料场变成了四季瓜果飘香的采摘园;废弃的矿坑形成美不胜收的“天池”“石海”,波光粼粼,鱼儿成群;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出现了儿童游乐场、木屋度假区、游船码头、石林瀑布,接下来还有漂流、溜索、房车营地、水上乐园……
当昔日质疑终于变成交口赞誉,52岁的阮连根面对记者,哽咽着道出这些年来的苦闷与伤痛——为了搞乡村旅游,他这个门外汉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为上一个新项目,他跑了100多次才盖齐所需公章;为了建设这个庞大的生态园,他把家人、亲友拉来打“临工”,亲弟弟在一次工程作业中不幸遇难……
改造残山剩水、再造生态天堂,阮连根视之为理想,更是责任。今年3月29日,建设8年的“华东百畅生态休闲度假园”正式对外开放,100多位乡亲进园就业,预计年内游客接待量将达到5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3000万元。
但阮连根最看重的,已不是赚钱。“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发现不少矿区都面临转型的问题。”他说,“不是所有矿山都适合搞旅游,但绝不能把一座座光秃秃的石头山留给子孙。想办法变废为宝,就是我下半辈子一直要做的事儿。”
看了阮连根的山村旅游“版图”,省旅游局长秦景安赞其为“‘畅游江苏’最动人的风景、最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马薇庾康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