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逼出丧葬新风

29.03.2015  10:34

  集中办丧、室内寄存、公园式陵园——“死不起”,逼出丧葬新风  

  新华报业网讯 丧事大操大办,劳民扰民,亲戚四邻都喊吃不消;墓穴贵,一墓难求;墓地土地消耗惊人,生态承载压力巨大……清明将至,丧葬领域的矛盾成为焦点话题。3月25-27日,记者在南通、常州等地采访发现,各地疏导民众节俭、文明、生态殡葬的创新做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通过引导,丧葬新风正在全省逐渐形成。

  集中办丧,不攀比不扰民

  3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南通市崇川区殡葬服务中心,4户人家正在集中守灵的4个大厅分别治丧。不过,这里的治丧“静悄悄”:没有吹鼓手,纸钱有专门的焚烧炉,不再烟尘纸灰满天飞。

  正在为老父亲办丧事的市民李万海说,很多人办丧事,花上几万、十几万元,有些要连续吃请好多天,劳民伤财。“集中办丧,封建迷信不好搞,念经法事不要做。这里规定守灵最长三天,每个厅规格都一样,不好攀比。这样无形中引导大家文明节俭办丧,家族里有什么意见,也不会讲我们,大家很认同这种做法。

  像这样的集中守灵点,南通市区共有14个,64%的居民选择集中守灵方式,相比于2010年刚倡导时,认可度上升了50%。“这里是市中心,周边全是居民小区。过去市民治丧习惯是在家搭棚子,吹吹打打好几天。四邻不堪其扰纷纷报警,警察来了,只能劝阻,效果甚微。”南通市公墓管理所主任蒋敏健说。

  南通是全省首家奖励集中办丧城市。该市民政局副局长陶荣龙介绍,为了引导市民集中办丧,规定城乡居民在定点机构办丧,不在小区扰民的给予1500元/户的奖励。南通还是江苏首家实施惠民殡葬的地区,财政每年拨款3000万,对不享受丧葬补助政策的居民给予800元/人的基本殡葬服务补贴,对采取生态葬和骨灰寄存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100元/年的奖励。

  据悉,今年全省都将推广南通集中办丧的做法。此外,惠民殡葬已全省全覆盖,各级财政年补贴惠民殡葬费7-8亿元,减轻了群众治丧支出的经济压力。

  骨灰寄存城乡一体推进

  生态葬被称为殡葬改革的二次革命,但从“入土为安”到完全生态葬,不可能一蹴而就,骨灰寄存就是过渡方式。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张汉平认为,过渡要几年还是几十年,很难说,但这是改革方向。

  在繁华的南通崇川区,毗邻狼山有一座缅怀亲情,追思逝者的静谧之所——南通市东华塔陵园。进入塔楼殿堂,亭台楼阁,古朴大方。陵园负责人介绍,东华塔陵骨灰寄存价格在5000-1.5万元左右,相比墓地便宜了许多。目前园内共有穴位7万多,已经存放5万多个,预计利用率达到95%。“这也是全省利用率最高的骨灰寄存陵园。

  在南通,骨灰寄存堂已覆盖城乡,1318个村建了近1000座骨灰堂,村民对骨灰寄存从排斥、认可到现在已成为习惯。记者在海门市悦来镇习正村就看到了新建的跨村骨灰堂,由原来的四个小村公墓合并而成,免费供村民存放,一个村就节约耕地4.6亩。愿意将家族墓迁进骨灰堂的,当地政府还给予奖励。

  “我们的陵园不向村民收取任何费用,是由村里能人、在上海办企业的宋正飞出资220万元建造,纯公益的。”在海门市长征村,村支书王玉石很为村里这座环境优美的“祠堂”自豪。目前这里已存放1100多个骨灰盒,还可使用100年。“以前村里人清明祭祖都是去田里上坟,下雨天常常弄得一身泥,现在室内葬干净整洁,节约用地,一个家族都放在一列,祭扫时更方便。

  “从地下到地上,从入土到寄存,这是少占地的典型方式。”张汉平介绍,目前我省已有常熟、扬中等地100%实现骨灰堂寄存,公墓全部关闭,张家港、太仓等地也基本实现了全免费骨灰寄存。不过苏南苏中苏北城乡经济、风俗等差异很大,需要逐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