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次是国家公祭》连载第十五章:申遗祭

09.12.2014  10:16

  

   【链接】第一章 创先祭

   【链接】第二章 年年祭

   【链接】第三章 烛光祭

   【链接】第四章 清明祭

   【链接】第五章 佛式祭

   【链接】第六章 文艺拜祭

   【链接】第七章 史学祭

   【链接】第八章 实证祭

   【链接】第九章 扩馆祭

   【链接】第十章 办展祭

   【链接】第十一章 忏悔祭

   【链接】第十二章 诉讼祭

   【链接】第十三章 美国祭

   【链接】第十四章 和平祭

   【链接】第十五章 外国政要祭

   第十六章 申遗祭

  一个外国人提议引发的追问

  2008年5月,联合国官员、IOV(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主席卡门女士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对残酷的罪证与令人战栗的历史事实,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如今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我认为贵馆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什么一名外国人在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时,能够发出“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感叹?而中国人却无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波兰人和日本人都把自己同胞的遇难地申报了世界遗产,而同样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竟成了唯一的遗忘地?中国人不是喜欢争“世界之最”、“国际领先”的吗,为何在这儿卡了壳?这些问题令人深思。

  原因之一恐怕是国人习惯于张扬成绩而羞于谈论国耻。是的,南京三十万同胞被日军野蛮屠杀的确是奇耻大辱。然而,正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热衷于正面张扬,在国耻教育上更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国人总是“健忘”。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而后勇”,如果我们不敢正视耻辱,民族兴旺必然缺少一份勇气。忘记历史,不敢正视历史,也是一种“背叛”。

  相比较一些地方千方百计豪掷亿金的申遗热情而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在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如果遇难同胞纪念馆能够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国人而且对一些国际上爱好和平的人士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日本人再想篡改这种已经被国际承认的历史,再想否认南京大屠杀恐怕也难上加难了。

  申遗档案呈现斑斑血泪

  2009年,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由我撰写提案,其他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议案通过,南京市正式启动申遗项目,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馆联合申报。

  三馆合作,很快形成1937~1948年间的5组档案,分纸质、照片、胶片三类。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档案,被称作“593卷宗”,是此次申遗档案中最“厚重”的一组档案,共有几千卷之多,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就有900多卷,日本战犯谷寿夫、田中军吉与两名“百人斩”向井敏明、野田毅的审判起诉书等档案就在其内。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负责人之一、62岁的程瑞芳,写下的一篇篇日记更是血泪斑斑:“12月14日……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是青年男子……”“12月17日……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厅内,有段长达105分钟、真实记录大屠杀惨况的影片,让众多参观者驻足沉默。日军坦克、装甲车正在疯狂地炮击南京城,城内一片断垣残壁,被蹂躏、奸淫后的妇女痛苦万分,被汽油烧焦的尸体惨不忍睹,街道上、水塘中到处是被日军血腥屠杀的平民……这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利用一台16毫米的摄影机拍下的唯一真实反映日军暴行的动态画面。1937年12月21日,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市民,他们中有些人成了控诉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当年怀有6个月身孕的李秀英,是他拍摄的一名正在被救治的病人。因反抗日本兵强暴,李秀英身中37刀。幸存下来的李秀英曾多次赴日本参加和平集会,控诉日军暴行。

  在这组南京大屠杀的档案中,最令人震撼的则是一组16张日军军官连续砍杀中国人的照片。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时,当时只有十六岁的罗瑾正在长江路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的一天,有个日本少尉军官到这家照相馆,送来两卷胶卷冲洗。罗瑾发现,这些照片竟然都是日军屠杀同胞的现场。为了保存罪证,他悄悄地多洗了几十张,并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最触目惊心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装订成册。

  这个相册的封面有一颗“滴着鲜血的心”,旁边是一把日本刀,为了表达心中的震惊和愤怒,罗瑾又在右上角写下一个“”字。为了躲避搜查,罗瑾把这个相册藏在了当时毗卢寺厕所的墙缝里。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这本相册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被提交法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记忆遗产”申报进行时

  2010年2月22日,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三馆“捆绑申遗”,以其权威性和真实性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南京大屠杀的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为国家记忆遗产,为2014年的申请世界记忆遗产打下了基础。

  今年3月,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提名表。在原先三家单位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进行联合申报。档案名录也由过去的5组扩充为11组,分为纸质、照片、胶片三类,既有单件档案,又有全宗,都是真实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这些档案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平民百姓的大肆杀戮、抢掠财物、奸污妇女的大量罪行,有助于让世界人民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捍卫人类尊严。对于研究中国抗战史、日军暴行史,有力回应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遗相对于其他内容的申遗项目,在国际上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与反应。

  消息一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对中国就南京大屠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一事表示遗憾,称中国将日中之间过去的负遗产进行“恶作剧”式的展示,并要求中方撤回申请。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申报,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以防止此类违人道、侵人权、反人类的行为在今后重演。对于日方的撤回申请的要求,中方不接受,也不会撤回有关申报。 编辑:顾敏

原标题: 《第21次是国家公祭》连载第十五章:申遗祭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