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纪要
11月2至4日,第26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就“档案期刊深化改革探索”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来自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和30个省市区档案局及档案期刊代表,《档案与建设》顾问与《档案与建设》编委等90多人参加会议。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中国档案》总编邓小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曹必宏、河北省档案局副局长耿树伟、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副局长李岱、黑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伊爱华、福建省档案局副局长林真、广东省档案局纪检组长张进思、重庆市档案局副局长潘樱、四川省档案局副局长周书生、云南省档案局副局长刘海岩、西藏自治区档案局副局长丁海梁、甘肃省档案局副局长张煊、青海省档案局副局长王清禄,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省档案局原巡视员谈宝忠,省档案局原副局长任遵圣,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处长刘海泉,《世纪风采》主编陶炳才,《雅集》主编魏方等出席会议。江苏省档案局谢波局长致欢迎词,顾祖根副局长主持会议。
谢波在欢迎词中代表江苏全体档案工作者,向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们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档案与建设》杂志的办刊情况。30年来,伴随着江苏省档案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档案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谢波提出要创新办刊理念,借助社会力量办刊,面向社会,面向读者、面向市场,扩大档案期刊影响力,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助推力,提供正能量。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档案与建设》30年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要求所有档案期刊发挥喉舌、耳目、基地和名片的作用,做好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档案工作政策的喉舌,成为收集档案界最新信息,反映档案工作最新动态的耳目,传播档案专业知识和培养档案人才的基地,向社会反映档案事业发展的名片。期刊工作要把指导性作为办刊的宗旨,专业性作为办刊的特点,可读性作为办刊的追求。可读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多登些档案人自己的精彩故事,二是多登些解读档案的精品文章。我们与其它刊物的不同特点,就是我们有档案,用档案讲故事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他还要求档案期刊要按照中办国办下发的15号文件要求的精神,在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的办好档案期刊。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处长刘海泉说,江苏作为一个期刊大省,有442种公开出版的报刊,1500多种内部发行的报刊。提出档案期刊要正确把握期刊改革的政策与方向,深刻认识期刊自身的内容属性和出版属性,作为公益性的档案期刊,是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平台,应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等领域服务。
《中国档案》总编邓小军就如何稳步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和编辑队伍素质建设,如何形成一个档案期刊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的机制,如何创新会议交流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全国办刊水平,创新办刊工作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档案与建设》原主编卜承志同志从“学术立刊、坚持宗旨、开门办刊、忠于职守”等方面,回顾了《档案与建设》创刊30周年来立足档案、学术为本,围绕中心、把握导向,服务社会、精益求精,团结奉献、不懈耕耘的发展历程。
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和江苏省档案局原副局长任遵圣分别探讨了档案与历史,以及档案事业发展与国家建设、民族兴盛的紧密联系。
研讨会气氛热烈,代表们围绕议题深入交流了办刊经验和创新发展的思路。大家认为,新形势下的档案期刊工作应遵循党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局,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会上,广东、青海、河北、西藏、内蒙古、浙江、上海、北京、重庆、湖南、广西、辽宁等档案期刊代表作了发言。发言中针对当前期刊工作的困境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就档案期刊运行机制改革,档案稿源不足、水平不高,编辑人手少、力量弱,期刊受众不广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会议期间,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增进了友谊与共识,启发了新一年档案期刊的办刊思路。
会议商定,第27次全国档案期刊研讨会将于2015年在浙江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