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转变中的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

24.02.2015  01:50

  近日,国防大学举办了以“历史转变中的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为主题的2014年国防大学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学者着眼世界变革大局,提出许多引人思考的观点。

   当前国际格局发展趋势

  观察分析世界大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当前国际格局正处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夜。国防大学科研部秦天部长认为,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正加紧调整策略,加快谋局布势,对国际格局调整进程发挥了助推效应。我国未来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更面临新的重大战略机遇。谋划和把握好这一新的机遇,必将成为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跳板,也是在新时期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乌克兰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颜色革命”,它是大国特别是俄罗斯跟西方地缘政治上的一场大的博弈。国防大学王宝付教授认为,美国在这场危机中比较成功地压制了欧洲的离心倾向,同时为巩固北约找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美国的防务负担,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孤立了俄罗斯。如果这个危机长期下去,俄罗斯跟欧洲是双输。

  乌克兰危机为我国提供了运筹大国关系新的空间。这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美国的战略资源,牵制了美国战略布局。从近期看,美国比较成功地稳住了北约,稳定了欧洲,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或者资源关注亚太,关注中国。而从长远看,美国过分对俄罗斯施压,可能会引起欧洲内部大国的反弹,从而动摇瓦解西方对俄罗斯的统一立场。

   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

  中国和平发展正处于最为关键的时期,中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增多,安全困境进一步凸显。国防大学孟祥青教授认为其主要体现在:冲突或战争的风险加大;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发,并可能互相转化;国内安全威胁与国际安全挑战相互影响渗透,引发重大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防范和戒备明显增强。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探索缓解、突破安全困境的新路径。解决安全困境主要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直接战略,就是与守成大国直接对抗的方式;第二种是间接战略,通过既合作又斗争的方式,实现大国崛起。中国应采取间接战略来突破安全困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与美国关系层面,通过与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利益关系,在利益互动中逐步达成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大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二是在国际层面,加强全面合作与坚定维护主权并行,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三是在国内层面,要做大做强军事实力。这是最终突破困境的唯一途径。

   强军兴军的使命任务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融发展和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理念。与以往相比较,我们当前强军的历史方位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相叠加。国防大学孙科佳教授认为,这三个历史时期是战略传统突破期、军事变革攻坚期、建军环境复杂期。推进强军兴军,要面临三个不可回避的时代性课题:一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继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如何统筹推进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二是在世界军事形态发展出现质变和国家安全环境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到能打仗、打胜仗。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军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清廉建军。

  强军的阶段任务是切实实现思想解放。应该努力做到八个解放,即从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僵化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工业时代战争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权力和利益观念中解放出来,从按部就班的思想和行为惰性中解放出来,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行为怪圈中解放出来,从谋略大国的自我欣赏中解放出来,从胜利之师的历史包袱中解放出来,真正为深化军事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观念基础。打碎影响强军的各种阻力,这是改革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保持强军的战略定力。

  提高战略威慑可信度,对抗击霸权压力、维护国家安全非常重要。王宝付提出,大力增强我们军事战略威慑的可信度,这不仅是实力的问题,还有战略意志的问题。要提高国家战略威慑的可信度,关键是让对手确信,我军是一支准备打仗、能打胜仗的军队。在和平环境下,一个国家对战争准备的认真程度、军队战备状态,是构成威慑可信度非常关键的因素。(许森张忠海)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格局转变中的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