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贯彻全省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四)
省律师协会第一时间召开会长办公会,重点学习柳厅长在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相关工作、业务委员会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在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中当先锋,唱主角。一是围绕推进体系化建设,加快研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认真梳理了解省厅四大类工作服务项目清单中由律师参与的项目内容、主体职责,在此基础上,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研发、供给。近期,组织调研村(居)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开展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宣传产品PPT大赛。会同公安厅联合开展律师参与刑事辩护、会见等情况调研,适时召开刑事辩护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规范律师刑事辩护的意见》,在维护律师刑事辩护权利的同时,促进刑辩率的提高和律师参与法援刑辩水平的提升。二是围绕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制定相关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标准。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手册》《村(居)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考评办法》《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流程和规范》《律师刑辩案件操作指南》《国企法律顾问操作指引》,在指导工作实践的同时,提供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标准。三是探索“互联网+”形式,不断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空间。与南京辰睿秋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百旺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筹建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众筹平台,组织平台上30余万家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共同集资购买合同审查、合同公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服务产品,在扩大“法企同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
淮安市司法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全省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向各县区征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亟待党委政府关心推动的问题,目前已征集意见建议十余条,内容涉及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各条线配合、经费保障等方面。在扎实开展“进企入户大走访”“法企同行”“德法相伴”“三进三帮”等活动中,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关于司法行政特别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二是全面优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品牌,建设多元化法治文化阵地,提升法治宣传知晓度和影响力;重点打造“三网共治”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探索德法同行、清理并举的人民调解淮安模式;全面开展司法所用房现状检查,确保尽快达标;全力打造“互联网+律企订制”律企同行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律企同行”APP系统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三是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拟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书面报告,传达省司法厅关于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全面分析淮安司法行政领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力度,将重点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目录,推动工作常态化开展。四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项行动,全面加强业务教育培训,培养各条线业务骨干,同时加强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管力度。拟出台《关于争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实施方案》,从树好司法行政社会形象、强化干部素质、强化工作作风、狠抓业务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以高素质的队伍、高质量的服务、高规格的管理切实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
丹阳市司法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并明确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是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立足镇江样板定位,发挥律师集中办案优势,进一步融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法律咨询等服务资源,通过服务窗口化、力量一体化,一站式解决普通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二是镇(区、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发挥“贴身式服务”优势,在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服务指引等基本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效。三是充分发挥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配备率100%的优势,进一步打通司法行政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监督管理考核和群众评价机制,增强群众的法律服务获得感。四是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半小时法律援助圈”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五是通过“法企同行”法律服务团不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巡回式服务,向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状况、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洽谈等开展法律体检,及时提供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以积极的态度将法律服务融入创新转型主战场。六是利用“春风行动”、公证助残月、公证敬老月等主题活动,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扩大宣传,同时依托“名优律师”工程、设立“法律诊所”以及走进电台与听众互动等宣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法律服务真正融入社会。
徐州市泉山区司法局着眼“一站化”机制建设,提升服务便利性、针对性,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转型增效。一是推行“下沉式”服务。依托14个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4个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打造“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构建咨询、援助、调解、公证“一站化”服务机制,确保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一步到位。今年以来,14个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咨询解答700余件、法律援助申请初审93件,公证服务申请100余件。二是开展“节点式”引导。突出重点领域公共法律服务力度,强化关键节点服务引导,把公共法律服务落在实处。紧跟全区中心工作,发挥法律服务参谋作用。今年以来,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队伍共计参与信访积案化解37件,为拆迁等中心工作提供法律意见、协助审查合同131次;强化护航非公企业发展,组织法律服务队伍入企走访23次,开展以案释法专题讲座14场,帮助企业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三是倡导“开放式”考评。探索开发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引入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网上录入、管理、监督、考核新机制,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紧跟社会需求。并将公众满意度评价纳入年度考核标准。依托“泉山普法”微信公众号、“泉山司法”微博平台、投诉信箱等渠道,对公共法律服务开放公众质量评价。今年以来,共收到服务改善建议23条,群众服务满意度达98%。
宜兴市司法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要求全系统按照省厅部署,对标找差,着力构建精准高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均等普惠目标。一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档升级。结合需求实际,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高标准扩建宜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实现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公证办理、普法宣传等功能“一站式”实战化服务。二是培育公共法律服务典型品牌。继续培育一批口碑良好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不断规范专业型、行业型调解室的运行,打造一批有宜兴特色的调解品牌。在总结丁蜀镇、湖父镇、宜城街道等地精细化开展一村居一顾问律师的经验基础上,实现全市村居法律顾问的高标准配置和高质量运行。三是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建设。以“12348”服务平台为核心,整合“宜兴普法”微信公众号、宜兴司法行政网、宜兴普法网、宜兴律师网等网络平台,不断完善功能,在提供精准定制服务,提升互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四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宣传。精心设计制作公共法律服务内容介绍和宣传类法律服务产品,通过法治文化交流推广中心、法治宣传阵地、报纸、电视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强宣传推广,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晓率。
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召开街道司法所长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会议精神。一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省厅统一规范、标准专业、体现功能的要求,加强对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三级平台建设。根据服务需求、条件和水平,进驻和整合各类公共法律服务项目,面向基层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二是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范围。在各街道司法所法律服务窗口,定期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窗口(点)值班,实行坐班服务;发挥街道、社区法律顾问作用,组建法律服务小组,定期到重点企业、校区、社区“上门问诊”,为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三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考核机制。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标和实施方案,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强化动态监督检查和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泗洪县司法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对照省厅“一条主干”“四张网”建设总路径的工作思路、工作精神进行深刻学习领会,并找准自身工作定位。一是加快推进乡村级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对条件成熟的村居,先批次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人员派驻村居,每周最少一天驻点村居办公,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人员队伍建设。抽取法援、公证、人民调解、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105人,成立23个12348法律服务中队,负责开展所属辖区内法律服务各项工作。三是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主动向县委主要领导汇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难,争取支持。同时,积极与县财政、乡镇政府沟通,解决乡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