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啥时来?你摸不准!新环保执法你能hold住吗?
一台电脑,两个名录库,按下“选取”按钮,下一季度的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就随机显示在屏幕上……近日,根据省、市两级部署,全市环保部门取消了原有“固定频率、固定企业”的日常环境监管方式,正式启动“人员随机、企业随机”(又称为“双随机”)的抽查模式和保密机制,让企业猜不到“谁来”、“啥时候来”环保执法,避免检查任性、执法不公的同时,强化企业市场主体意识。今年第二季度随机抽取的6名环境执法人员,将随机抽查200余家企业。
惯用执法模式被企业吃准,不太管用
昨天上午,市环境执法人员前往江阴一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按照过去“固定频率、固定企业”的日常监管方式,这是他们今年第二次来同一家企业执法:“上次刚过完年,处理量不够,污水处理效果不好。”执法人员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如数家珍,这次检查的目的也很明确:处理量达到日常水平后,污水排放能否达标。执法车到了厂区,直接奔向污水总排口取样,并仔细观察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企业相关负责人闻讯赶来,带着厚厚的几大本台账:“距离上次检查已经快一个月了,估摸着这两天你们也该来了,每天的处理计划和自检结果早准备好了。”
尽管事先并未透露检查计划,可多年来惯用的执法模式已被企业摸清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我们和企业就像猫和老鼠。”从业十多年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企业在排污问题上“阳奉阴违”,他们试过半夜突袭、杀回马枪等多种方法,可由于工业企业面广量大,虽然能抓到一些违法企业的现行,但更多的时候,守法企业是疲于应付,执法人员也十分辛苦,算得上是事倍功半。
重点排污单位不用每月去,但随时查
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向企业告知,这是最后一次固定的日常环境监管,今后将采用“双随机”抽查模式。“以后不用每个月来了?”听到“双随机”,企业相关负责人首先要确认执法频次,执法人员给予肯定答复。
随机并不随意,而是有规则的。根据安排,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要将辖区内所有污染源作为随机抽查对象。其中,对排污总量大、污染风险高的重点排污单位抽查比例,市级环保部门每季度至少5%,区级环保部门则为25%,也就是说,原则上应保证每年对辖区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巡查一遍。
“来得少是好,可不知道啥时候来,”企业相关负责人犯了愁,“双随机”抽查不像过去能预测,而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这就要求企业时刻自律,万一被查到就麻烦了。”
“一年至多一次,早些被抽到也不错。”前一秒企业还在担心随时会来的检查,下一秒就产生了侥幸心理。不过,这个想法被执法人员“无情”地驳回:“双随机”只是日常监管,还会有不定期的专项飞行检查和信访查处等,过了“双随机”仍不能肆意妄为。
查新账翻旧账严格后督察,不留死角
环保审批权限下放,环评单位资质年度考核……近两年,我市环保部门在简政放权、规范市场机制等方面频频出招,目标都指着一个方向:加快环境保护工作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转变。“双随机”也是这个方向。
“双随机”看似检查频次减少,可要求执法人员对被抽查的企业做好“全身体检”,实际工作量只增加不减少。按照要“双随机”除了要执行过去对企业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检查外,还要对项目审批、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排查,也就是俗称的“翻旧账”。
“一旦查到问题,就启动处罚和严格的后督察程序,确保环境风险不留死角。”市环境监察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相信经过几年的“双随机”滚动抽查,我市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污染源风险库,未来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就能有的放矢。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