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贤:敬畏生命科学 保证书稿质量

14.01.2015  11:04

              半圆形会议室,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仁爱、精诚、创新、奉献”字匾。

  2014年年底,《中国新闻出版报》“走基层 关注出版质量”报道组走进人民卫生出版社。在这间会议室,记者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就如何保障图书出版质量进行了一番对话。杜贤说:“如果我们的图书质量存在问题,可能会危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故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培养卫生人才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方面责任重大。因此,我们把质量放在图书出版中最重要的位置。”

  质量关乎生命 严规成就品牌

  《中国新闻出版报》:很多医药类的教材都是人卫社出版的,您怎样理解图书质量无小事?

  杜贤:对于人卫社而言,图书质量等同于人命关天。多年来,人卫社出版了大量的医学类精品图书和优秀教材,为促进和保障人民的整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我们深知,人卫社的图书出版,担负的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任,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和放纵。

  《中国新闻出版报》:人卫社按照陈贤义董事长提出的“根植卫生、繁荣文化、服务教育、发展事业、贡献社会”的出版宗旨,铸就了品牌,积淀了实力,这和严把质量关有很大关系。

  杜贤:人卫社建社61年来,图书出版数量、规模几度翻番,累计出书2.5万余种,印数8亿多册,在出版品种较快增长的同时,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图书的质量、品质和品位。当前,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下,人卫社推行“全员、全程、全媒体、全方位”质控举措,使图书出版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有质量才有品牌,这是人卫社的发展需求,也是人卫社的生命所在。目前,人卫社已发展成为出版规模大、产品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好,涉及医药卫生各层次、各领域的专业出版社。人卫社出版的《实用外科学》等12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精粹丛书”等19本图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主动脉外科学》等12种图书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等6种出版物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这些奖项的背后,是我们坚持图书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结果。

  明确岗位责任 质量全程管控

  《中国新闻出版报》:图书出版离不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这方面人卫社有哪些特点?

  杜贤:在质量管理上,人卫社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董事会领导下,成立了由总编辑主要负责,相关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质量控制工作委员会,对图书出版的全流程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管。为了确保各项质量保障规章制度得到落地实施,人卫社的每个部门设有一名质控员,专门负责对常态化的编、印、发具体工作进行监督。人卫社实施“全程质控”战略,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行竞争”视为立业之本,建立了“业绩、质量、廉洁、安全、保密的五个一票否决”工作制度,明确了责任策划、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责任设计、责任生产、责任发行6个方面的工作岗位,对图书质量问题实行责任追究。

  《中国新闻出版报》:保证图书出版质量,需要大家思想一致,齐心协力。

  杜贤:严守图书质量,这是我们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人卫社虽不是医院,但从事的工作跟医生有相通之处。我们提倡把功夫下在交稿、发稿和付型前,决不能侥幸提交稿件。如果医药类图书内容出了错,就等于误导医生把病人向死路上推。因而,保证图书出版质量成为我们对员工经常讲的话题,几乎做到会会讲质量、会会讲要求、会会讲法规,要求全程、全员、全面参与质量管控。在人卫社的管理规范里,每位员工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要对上一个流程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互相补位,消除错误。

  选题三级论证 把好质量源头

  《中国新闻出版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杜贤:图书质量的源头在选题。人卫社的选题策划分3个层次:从战略层面,进行宏观策划;从战术层面,进行中观策划;从操作层面,进行微观策划。在人卫社,文化体制改革的抓手就是教材、学术专著、科普图书、考试用书等出版选题,结合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进行宏观层面策划,这是人卫社领导班子、广大职工必须把握住的方向,也是我们每月选题会所把握的重点。进入选题操作层面,人卫社的编辑部门必须明确为谁写,主编必须明确如何写,责任编辑必须明确谁来写,编写者必须明确怎么写,从而使选题在质量、思想、导向上得到较好保障。

  《中国新闻出版报》:很多图书的质量,被一些人情稿、关系稿、职称稿等不良现象所影响。

  杜贤:为了从源头保证图书的出版质量,人卫社坚持选题三级论证制度。我们的教材出版,主要依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以及各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进行论证,学术出版需要经过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还有考试类、健康类等方面的图书出版,都要经过相关的学科代表人进行充分论证。人卫社坚持“专家自荐,学校推荐,出版社力荐,教材评审委员会或选题规划审批委员会遴选”的“三荐一选”原则,从主编权威性、副主编代表性、编委覆盖性的角度,确定教材、学术专著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人员,避免亲情稿、关系稿、职称稿,坚决把那些反科学、伪科学的图书选题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