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的新长征路 下一代华西人将走向何处?
交汇点讯 处在这样一个激烈变革而风险与机遇共存的时代,无论由谁来接老书记吴仁宝的班,都不会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更何况,外界对华西村的关注从未降低。
尤其在老书记吴仁宝去世后,新书记吴协恩的一举一动,都难免会被置于放大镜之下细细考究。其实,吴协恩接过“天下第一村”掌门人权杖已13年,他带领着华西村踏上一条艰难的转型路,以回应外界对于“华西模式”能否延续的质疑。
产业布局之路,早已悄然抢跑“供给侧”
华西村起步于以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钢铁销售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60%-70%。2008年后,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因高能耗高污染而屡次成为宏观调控的对象。吴协恩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先后关闭了多家相关的企业,其中包括一家年销售达7个亿,利润依然有20%以上的线材厂。
在2004年左右,通过细致的调研,华西人敏锐地意识到钢铁、化纤行业出现了产能饱和。华西钢铁公司董事长杨永昌说,如果继续在这些产业和项目上加码扩产,很可能会带来经营风险,“最赚钱的时候,我们一点扩张的念头都没有动过。”
“虽然赚钱,但还是要关掉。”吴协恩说,保留下来的传统产业,也要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竞争力。吴协恩并不吝啬于投入,以华西棉纺为例,公司拿出1亿多元引进了瑞士和德国公司生产的高档纯棉精梳纱自动生产线,该设备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具有能耗低、用工少、操作方便等特点,万锭用工由原来的80人减少到15人。
一方面,吴协恩关停了9家相对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加快传统工业技术转型之路;另一方面,积极介入金融领域,如今的华西村,已拿到典当、小贷牌照,参股银行、券商,合资设立基金、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大华西的金融控股集团已可见雏形;再者,全国布局农产品交易中心、矿产资源类项目,投资的仓储物流、海工、远洋运输业务正稳步运转。
2011年10月8日的村庆开幕式上,华西村对外宣布了未来将重点打造的十大项目,除了上面提到的远洋物流、海洋工程和金融以外,现货交易、能源开发甚至航空公司、低空旅游等也并列其中。
要舍弃眼前唾手可得的来自传统工业企业的巨大经济利益,转而布局金融、矿产等,更非易事。所幸,这一切调整已初见成效。“目前,传统工业企业对华西村的利润贡献比例已降至37%,而约有64%的利润贡献来自服务业。”吴协恩说,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两者的比重达到三七开,希望将经济结构调整到更加健康的状态。
从中国的华西村,到世界的华西村
老书记吴仁宝从江阴县委回到华西村,以毕生之力将华西村打造成“中国第一村”。在吴仁宝看来,“我搞个村,搞基层可是可以的,要搞个大点的不行。”而继任者吴协恩,则更具有国际视野,也更有野心与雄心,对于已认准的方向,他亦动作迅速。
2003年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后不久,吴协恩就在华西村的“新蓝图”上勾画了方向:一方面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向外拓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为我所用的资源。
“比如在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我们走的就是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当欧美大公司都瞄准黄金、天然气、石油等热门类别时,我们就瞄准了关注者少但是回报丰厚的石材。”吴协恩介绍,2015年在非洲开采的“莫桑比克黑”达到5000多立方米,该产品因在高端建筑市场上需求量巨大,售价可达每立方米1万多元,利润可观。
目前,国内诸多企业面临困境,在吴协恩看来,这恰恰是危中有机。“未来10年,将是并购产业的黄金期。”华西村不仅是在国内并购,还在国外并购。而在国外并购的企业关键要符合两条标准:一是在美国有技术,二是在中国有市场。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外国企业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准,国内尚且无法生产出同类产品。“对于华西村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老书记创下的好的品牌,这个品牌就是资源,他们愿意和我们合作。未来,华西在美国的研发基地,将为华西企业、中国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走出去“掘金”,华西村还走出去“取经”。2014年起,华西村通过跨国合作把地种到了日本。“做农产品不能走老路子,我们学习的是日本农业的理念和精耕细作的技术。”吴协恩介绍,种地“舍近求远”不仅是为了提升农产品品质,更在于其发展生态农业的长线考量。去年,500吨日本大米推向市场广受好评,但吴协恩并不满足于此,今年用日本技术种植的试验田已经在华西村悄然开工,“未来技术和管理达到一定水准后,还将在国内建立更多生产基地打响华西农产品品牌。”
吴协恩说,“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在国外办个企业或者开个厂,关键是要以全球化思维和战略性眼光谋划、推动发展。当海洋勘探开发需求出现上升势头时,在寸土寸金的苏南地区,不靠大海的华西村把海洋工程业务拓展到了马来西亚、中东波斯湾。“现在正好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期,国家、省里面都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新的天地,我们要不断扩大华西事业的海外版图,拓展华西发展的新空间。”
下一代华西人,他们将走向何处?
根据公开报道,外出求学的大学生几乎全部回村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老书记吴仁宝的教育和华西村的优厚物质,一方面也是因为华西村“村规民约”。但在不少青年人看来,回到华西村,并非意味着走不出华西,也并非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华西村派往日本进行有机大米种植学习的团队中,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年轻的25岁。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华西米业员工崔京斌说,走出去以后,开阔了视野,到了那里什么都学,连开拖拉机都学,“我觉得很有前景与未来,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和工匠意识。”
“我一直在思考年轻人的培养问题。”在吴协恩看来,和下一代华西村年轻人交流并不困难。“不要再和他们去讲忆苦思甜,多了解了解他们的想法,首先要进入他们的世界。”
和在传统行业中注入新鲜血液的崔京斌不同的是,绝大多数的华西村年轻人已经和父辈们所从事的行业告别,进入到更引领潮流的行业。比如,吴协恩的大儿子孙喜耀创建了国内首家网络游戏职业俱乐部,华西集团由此拓展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吴协恩说,孩子比以前少了,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年轻人容易接受到新事物,在新兴产业中更如鱼得水。
据媒体公开报道,吴协恩从来不玩微信、微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这些新鲜事物脱节。吴协恩显然对大数据、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颇感兴趣。表现之一是华西村正试图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结合。
此前,华西集团旗下的MarsTV已经作为协办方,承接了2014年DOTA2国际邀请赛中国区预选赛的赛事执行和直播工作。国家文化部《内参》将之评价为“此举是华西村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吴协恩透露,目前华西村正在和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制定电子竞技方面的标准。
吴协恩说,华西对于人才的培养,从来没有放松过,华西不定期选派优秀青年到大专院校、中央党校接受培训,对于考取国外高校的学生村里给予资助,“希望他们未来能发挥大的作用。很多时候即便看准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假如没有适合的人才,华西往往不着急做,宁愿等一等。”
交汇点记者王 拓
编辑: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