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博士后制度要更多吸纳企业力量
“从我国博士后流动站的结构看,在企业设立的流动站只占百分之十几,多数还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今后产学研要进一步紧密结合,博士后制度要更多吸纳企业力量。”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代表时说。
今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创建30周年。李克强说,30年来,我国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成员由少到多,这一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我国最大国情是人口众多,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优势是造就和培养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人才队伍。”总理说,“人才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梯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需要高层次、拔尖的人才。我国所建立的博士后制度,具有自身特点,特别注重吸收有潜力、有决心进行探索研究的拔尖人才。”
李克强指出,在我国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过程中,博士后制度起到了指引作用。包括这一制度在内的各类人才制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队伍。我国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才资源转型过程中,以博士后为代表的拔尖人才将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李克强就此提出几点希望。
“希望你们做创新突破的探索者。”
李克强说,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就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需要人才支撑。走到今天这个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创新。创新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其中就要有一批人能够沉下心来,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在基础研究领域力争创新型突破。
“我们欠缺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总理说,“一方面创新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又存在较大短板。这两方面都需要发力。”
“希望你们做创业创新的践行者。”
李克强表示,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让大多数人都有施展才华的场所和领域,都能直接投身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都有着巨大空间和潜力,但这方面的确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他分析了我国博士后流动站的结构,在企业设立的流动站只占百分之十几,多数还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研发投入主要来自大企业、来自全社会,而非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支持的机构。“中国的国情需要我们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方面继续发挥独特作用,但同时,产学研要进一步紧密结合。博士后制度也要考虑,怎样让企业更积极地参与,更多吸纳企业力量,使研究成果能够比较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