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构建机制、全程监管,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04.05.2016  21:12

  2015年,扬州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首次突破亿元,达1.11亿元,比2014年净增3205万元,增幅达41%。市农机局与市纪委、市财政局密切配合,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全市涉农资金重点监管项目,由市纪委开展全过程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在4月29日召开的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扬州农机局作为先进单位,在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三级联动责任机制。每年年初,市局与各县(市、区)签订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责任状,各县(市、区)政府成立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与乡镇签订购机补贴管理工作责任状,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责任机制。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构建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农机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制订细化《实施方案》;财政部门主动配合,为基层乡镇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和硬件设施。纪检监察部门提早介入,对《实施方案》进行廉洁评估,确保购机补贴操作过程公平公正、阳光实施。

  三是优化宣传方式,构建透明信息公开机制。每年利用“3.15”送科技下乡、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班、农机集中检审等活动,现场为农民群众和农机手发放购机补贴宣传资料。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开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简介”专版,解读当年最新政策规定。同时,市、县农机部门利用所属网站规范设置购机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全面、全程公开各类补贴信息,方便纪检、财政部门及广大农民随时查阅、调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深化专项检查,构建常态监督管理机制。借助纪检部门的影响力,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实地核查机具在位情况,并拍照留存;逐级核实资金兑付情况,保证资金全部按规定发放到位;现场调阅经销商相关记录,查询售后服务情况,确保补贴机具销售的真实性;检查县、乡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及履职情况,促进工作效能提升。

  五是量化绩效管理,构建奖惩分明考核机制。对各地制度落实、政策宣传、信息公开、投诉处理、资金结算等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对规范操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并优先安排专项经费。对违反政策规定、管理不到位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有关项目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