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对江苏卫生计生相关报道(一)
(新华日报:2015-03-04)
医养结合模式,江苏准备好了吗
“今天我主持”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新华报业全媒体创新访谈节目升级版3日首播亮相,并将演播室搬到了北京全国两会现场。
两地嘉宾——
北京演播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
南京演播室: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逸
主持人:沈峥嵘 新华日报科教卫部 副主任、高级记者
3月3日上午,在新华报业集团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现场,北京和南京两地互动,共聊一个共同话题:医养结合。
“压床”多,医院几成“养老院”
主持人:在一些公立大医院,有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达到出院标准了,却不肯出院,原因在于他(她)所在的社区缺乏必要的康复和医疗条件,这也折射了目前的医养需求。对此,你们二位怎么看?
王咏红:到2013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1500万人,有近70%的老人需要得到经常性的医疗服务。2013年,全省65岁以上老人就诊占总数的33%,确实存在一个巨大的医、养服务需求。
王静成:这些本该在家里康复治疗、休养晚年的老人却由于养老院、居家的医疗能力等多种原因留在了医院,有的一住就是几年,导致一些急、重患者需要住院却一床难求。
对话南京嘉宾——
主持人:陈董事长您好,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起就开始着手打造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医养结合是不是具有巨大的需求?
陈逸:是的。2010年我们参与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组织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医养结合是多国专家的热点议题。我们意识到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必然方向。随后开始实施包括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老龄研究、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的建设,并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展开合作,纳入其落实《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亚太区域框架体系。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将设医疗室
主持人:既然医养结合的需求这么大,我省卫生部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王咏红:去年,经省政府同意,我们省出台了《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网络。从横向讲,全省有3.2万个医疗机构、总床位39万张;从纵向讲,全省有老年病床位、护理型床位和康复床位共3万多张。面对庞大的需求,我们正和民政部门一起,着力推进医养结合。
主持人: 2月5日《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设立医疗室,王主任能否向我们介绍介绍,如何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王咏红:对床位数在100张以内的养老机构,可以与就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对于床位数100-200张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设立医务室等;对于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或与临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医保主管部门对上述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要按照老人参加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算。
更多家庭医生进社区为老人服务
主持人:我手头有一份政协委员的调研报告,从全国来看,90%以上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江苏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草案中也提出,实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此,江苏将怎么做?
王咏红:卫生计生部门正努力做到“两个加快”来满足这一需求。一是以老年人为重点,在全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全省已有75%的社区卫生中心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建立家庭病床,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到2017年,家庭医生制度将覆盖到全省90%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步伐。我省已建成了全省预约诊疗平台,在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老年人在家里就可以挂号;已经为85%的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我们还在建设远程会诊系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诊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24小时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监测,随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
专业性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主持人:根据现实需求和政府布局,目前最大的难点,是不是专业型老年护理人才跟不上大量的需求?
王咏红:有个统计,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达到1000万,而实际上只有20—30万人从事该项服务。目前,养老护理人员还存在“两大三低”现象,即养老服务从业者年龄偏大、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学历低、技能低,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
主持人:常常听到代表委员直言,基层护理人员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原因是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的护理费多年未上调,王院长是这样吗?
王静成:目前护理费用严重倒挂,仍是十多年前制定的标准。今年江苏医改提出来要调整,我们翘首以盼。
对话南京嘉宾——
主持人:陈董事长能不能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上对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怎样?
陈逸:市场对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旺盛,而且从老年服务与管理向护理、康复治疗、心理等领域延伸,体现出养老服务机构对专业化服务需求层次的提升。
加大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护理费
主持人:对于加大专业护理型人才的培育,二位有什么建议呢?
王咏红:解决这个问题需多方合力。比如,要引导和整合老年护理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再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贴标准,鼓励医养融合机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保证队伍稳定。
王静成:建议政府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医护水平还应构建医护人员同质化的发展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对话南京演播室——
主持人:下面我们听听陈董事长有什么建议?
陈逸:期望政府完全承担整个社会的老年医养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要发挥杠杆作用,目的在于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老年医养事业。这样,就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行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主持人: 感谢嘉宾来到我们的北京演播室,感谢南京的连线嘉宾。希望江苏的“医养结合”在新的一年里得到更大的推动,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颐养天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现代快报:2014-03-04)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
放开“普遍二孩” 尚无时间表
去年,“单独二孩”并未带来原本预料的生育潮。这也引发不少人的疑问:“普遍二孩”全面放开是不是快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昨日明确表示,国家还没有作出政策安排,因此江苏也尚未将放开“普遍二孩”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市民提问:“普遍二孩”何时放开?
无锡市民秦女士通过快报微博提问:
放开“单独二孩”后,我有两个同事都生了“小儿子”,让人很羡慕。可惜我和老公不是独生子,快报的两会记者能不能帮着问一问:什么时候全面放开二孩?
放开“普遍二孩”尚无时间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 放开“普遍二孩”尚无时间表
到本月28日,江苏单独二孩政策就将满一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省共受理符合单独二孩新政再生育申请46614例,审批发放再生育证42074例。
“目前来看,政策实施情况总体平稳,社会和群众反响也比较好。”王咏红说,下一步,省卫计委将加强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出生人口的变动趋势,加强对符合对象较多地区的重点监测,为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至于何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王咏红表示,目前还没有时间表。她说,“普遍二孩”的政策关键还是要看国家卫计委何时有说法,对于江苏而言,将与国家的部署一致,同时结合自身的人口、生育特点,再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昨天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全面放开二孩预计在今年不会搞区域性试点,单独二孩政策效果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江苏试水分级诊疗
如今,大家看病还是喜欢往三甲医院跑,很多人一点小病也要找“大专家”给看看,这无形中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王咏红认为,要想改变看病无序以及资源不平衡的现象,只有走分级诊疗这条路。她透露,今年江苏将明确医保对象实行基层首诊的相关规定,探索建立逐级转诊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力争2017年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救治模式。
试点方案里提出,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据介绍,对按规范从基层办理转诊的,实行差别化的医保结算政策;对符合下转指征转至基层治疗、康复的,提高报销比例;对于未按程序就医的,降低报销比例或不予报销医药费用。江苏将建立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便捷转诊通道。
多点执业,医生收入将改革
如今,很多医护人员都抱怨收入低。一位已经在临床一线工作了五六年的住院医师向现代快报记者透露,目前自己的收入也就在4000元左右,而一个工作了几十年的主任医师,一个月到手的工资也不到一万块钱。
“2015年,江苏将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王咏红透露,“具体的原则就是,适当放宽对人才密集的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额控制,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同时,王咏红也表示,2015年上半年出台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2015年下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到2020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有10名左右合格的全科医生。
(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安莹)
(扬子晚报:2015-03-04)
医养结合模式,江苏准备好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王咏红、王静成就“医养结合”的话题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沈峥嵘的专访,并与南京的特邀嘉宾陈逸进行了实时连线互动。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峤 余萍 摄
两地嘉宾——
北京演播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
南京演播室: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逸
主持人:沈峥嵘 新华日报科教卫部 副主任、高级记者
3月3日上午,在新华报业集团全媒体访谈节目《今天我主持》现场,北京和南京两地互动,共聊一个共同话题:医养结合。
“压床”多,医院几成“养老院”
主持人:在一些公立大医院,有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达到出院标准了,却不肯出院,原因在于他(她)所在的社区缺乏必要的康复和医疗条件,这也折射了目前的医养需求。对此,你们二位怎么看?
王咏红:到2013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1500万人,有近70%的老人需要得到经常性的医疗服务。2013年,全省65岁以上老人就诊占总数的33%,确实存在一个巨大的医、养服务需求。
王静成:这些本该在家里康复治疗、休养晚年的老人却由于养老院、居家的医疗能力等多种原因留在了医院,有的一住就是几年,导致一些急、重患者需要住院却一床难求。
对话南京嘉宾——
主持人:陈董事长您好,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起就开始着手打造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医养结合是不是具有巨大的需求?
陈逸:是的。2010年我们参与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组织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医养结合是多国专家的热点议题。我们意识到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必然方向。随后开始实施包括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老龄研究、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的建设,并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展开合作,纳入其落实《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亚太区域框架体系。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将设医疗室
主持人:既然医养结合的需求这么大,我省卫生部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王咏红:去年,经省政府同意,我们省出台了《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促进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网络。从横向讲,全省有3.2万个医疗机构、总床位39万张;从纵向讲,全省有老年病床位、护理型床位和康复床位共3万多张。面对庞大的需求,我们正和民政部门一起,着力推进医养结合。
主持人: 2月5日《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设立医疗室,王主任能否向我们介绍介绍,如何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王咏红:对床位数在100张以内的养老机构,可以与就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对于床位数100-200张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设立医务室等;对于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或与临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医保主管部门对上述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要按照老人参加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算。
更多家庭医生进社区为老人服务
主持人:我手头有一份政协委员的调研报告,从全国来看,90%以上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江苏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草案中也提出,实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此,江苏将怎么做?
王咏红:卫生计生部门正努力做到“两个加快”来满足这一需求。一是以老年人为重点,在全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全省已有75%的社区卫生中心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建立家庭病床,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到2017年,家庭医生制度将覆盖到全省90%以上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步伐。我省已建成了全省预约诊疗平台,在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老年人在家里就可以挂号;已经为85%的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我们还在建设远程会诊系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诊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24小时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监测,随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
专业性老年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主持人:根据现实需求和政府布局,目前最大的难点,是不是专业型老年护理人才跟不上大量的需求?
王咏红:有个统计,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达到1000万,而实际上只有20—30万人从事该项服务。目前,养老护理人员还存在“两大三低”现象,即养老服务从业者年龄偏大、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学历低、技能低,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
主持人:常常听到代表委员直言,基层护理人员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原因是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的护理费多年未上调,王院长是这样吗?
王静成:目前护理费用严重倒挂,仍是十多年前制定的标准。今年江苏医改提出来要调整,我们翘首以盼。
对话南京嘉宾——
主持人:陈董事长能不能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上对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怎样?
陈逸:市场对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旺盛,而且从老年服务与管理向护理、康复治疗、心理等领域延伸,体现出养老服务机构对专业化服务需求层次的提升。
加大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护理费
主持人:对于加大专业护理型人才的培育,二位有什么建议呢?
王咏红:解决这个问题需多方合力。比如,要引导和整合老年护理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再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贴标准,鼓励医养融合机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保证队伍稳定。
王静成:建议政府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医护水平还应构建医护人员同质化的发展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对话南京演播室——
主持人:下面我们听听陈董事长有什么建议?
陈逸:期望政府完全承担整个社会的老年医养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政府的财政支持要发挥杠杆作用,目的在于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老年医养事业。这样,就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行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主持人: 感谢嘉宾来到我们的北京演播室,感谢南京的连线嘉宾。希望江苏的“医养结合”在新的一年里得到更大的推动,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颐养天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