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水稻田现身泗洪 江苏文明史前推1500年

06.05.2016  07:58

  顺山集文化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一千五百年

  石磨盘磨球组合

  陶塑猴面

圜底釜是顺山集文化最具特色的陶器

图为韩井遗址稻田遗迹。

  大约1万年前,中国人开始利用并选育水稻,此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水稻田位于苏州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然而,记者昨天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泗洪顺山集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论证后达成共识,顺山集文化得到正式命名,中华文明谱系再添江苏基因。正在发掘的泗洪韩井遗址属于顺山集文化,专家们在考察时认为,这里发现的水稻田遗迹不仅为中国最早,而且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稻作遗迹。

  韩井遗址,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

  泗洪顺山集遗址自2010年起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其独特的文化面貌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认可。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召集,委员会主任、北大教授赵辉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3年考古界就提出将这一发现命名为顺山集文化,此次来自社科院、北大、国家博物馆及苏沪浙皖等地的文博专家经过3天讨论,将之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

  顺山集遗址是淮河流域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遗址,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的空白,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用“江苏文明之根”形容顺山集文化,他说:“江苏的‘苏’字,繁体字写作‘蘇’,它的形象是水草丰茂,有鱼有米,泗洪顺山集文化的韩井遗址,恰恰是江苏乃至淮河中下游地区已知最早的鱼米之乡,是对‘苏’字的精彩诠释。

  作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顺山集文化分布范围位于苏北、鲁南、豫东南和皖北的交界地带,同样类型的文化遗址目前已发现近20处,它的独特性在哪里?此次考古总负责人、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首先是陶器特殊,用夹砂陶作的圜底釜,底部像锅底,考古出土的灶,因为时间最早而被称为“天下第一灶”;其次是生产工具中出现了圆形的石磨球和石磨盆;第三是在生活区周边挖深沟,形成环壕,人们住的是地面式或浅地穴式的圆形房子;第四先民们在生活中形成了独特审美,陶制的猴形、猪形和熊形面具带有人类童年时的稚拙与天真。

  根据北大、社科院、美国迈阿密BETA实验室、佐治亚大学的同位素测年,顺山集遗址共分三期,时间跨度为距今8500—7500年,奇怪的是,在约8000年前后,顺山集遗址的人类活动一度突然消失,这里的人是全部死亡还是全部迁移?巨变的原因是气候变化、疾病流行还是部落战争?这些问题仍然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