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鹰爸”带10多个娃楼兰探险 最小的才3岁
11日晚,“鹰爸”一行20多人回到南京,终于结束了10天的罗布泊徒步之旅。这次,他带着10多个孩子和部分家长访女儿国、探楼兰、走戈壁,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探险,每天完成10至20公里不同地型地貌的徒步。参加的孩子们一共12人,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3岁,分别来自上海、广州和南京。其中南京的7个孩子,分别是拉萨路小学的朱清毅、南外仙林分校的何家成、琅琊路小学的葛昊祺、南师大附小的吴昊、江宁竹山小学的濮实、曾因风雪除夕夜在纽约赤膊跑步而被扬子晚报报道成名的“裸跑弟”何宜德和他还在上幼儿园的妹妹何宜静。
1 三岁女童徒步楼兰每天10公里
去年“裸跑弟”就曾跟着鹰爸徒步罗布泊,可谓是“老马识途”,而这次同去探险的12个孩子中,最小的3岁女孩正是“鹰爸”的小女儿,和“裸跑弟”一样已经开始接受“鹰式训练”。
徒步作为此次罗布泊的主要课程,“鹰爸”每天带领孩子们走一定距离各种地型地貌的路。大裂谷是此行的第一段路段。大裂谷地型十分奇特,土丘之间裂开长约5公里,深则是10至10米不等的峡谷,峡谷宽处能有20米,窄处不过四五米,徒步时抬头就能看到一线天,欣赏到奇形怪状的山谷造型,可又担心裂谷突然塌方,将大家就地掩埋。
孩子们回忆说,当时大家走得又急又快,只听见鞋子与谷里沙石的摩擦声和自己喘粗气声。进去的时候穿的是秋装,出来时是夏装,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手里抱着脱下来的衣物。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5公里的路程,第一个到达目的地吴昊同学只用了30分钟。当大家陆陆续续抵达指定地点的时候,却不见最小的3岁徒步者何宜静的身影,就在大家着急时,何宜静一脸阳光地从山沟里牵着妈妈的手走了出来,大家使劲鼓掌。“鹰爸”介绍说,他们一家人在家已经进行多次长距离徒步和露营训练,也是通过训练之后才决定带着小女儿来罗布泊的。
这次小鹰们的徒步训练还有红砖路、盐壳路、胡杨林路等等。感受各不相同:在茫茫戈壁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段用上万块红砖铺就的公路,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知青和当地居民就地取土,烧砖铺成的路;盐壳路则是最坚硬的路,脚要绕过盐壳走,走不好,鞋底都可能被戳通;胡杨林路则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胡杨精神。
2 楼兰捡垃圾“换”来红枣犒劳
红柳沟是“鹰爸”和小鹰们进入罗布泊第一晚上的宿营地。清晨8点,“鹰爸”就吹起了起床集结号(时差原因,相当于南京的6点)。当天的任务是徒步红柳沟,每人带一瓶水、一块馕饼和一根拐杖,车辆把“小鹰”们集体送到1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在教官的带领下,大家徒步回营地。
跟随的家长被要求留在营地,为孩子在山崖上挂上一面醒目的七色彩虹伞作为目测参照物。第一次没有了外援,反而激发出孩子们破釜沉舟的勇气。“裸跑弟”平日训练有素,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但回头看到3岁的妹妹何宜静走得很慢,不忍心又折了回来,帮妹妹背着行囊。同样7岁的上海小男孩李础也不含糊,整个徒步期间一点都不喊苦不喊累,结果回来后的总结会上小家伙却哭了,说10公里有点长,怎么走都感觉没有尽头。三个小时,最后一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何宜静牵着妈妈的手最终走到了彩虹旗下,徒步红柳营的计划算胜利完成。
一路上其实没有风景可言,各种形状的石头成了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兴奋点。濮实是个小石头迷,一路上不断地摸着各种石头,看看这块说是玉石,看看那块也说是“宝石”,悉数收入背包,几天徒步中捡回了一大包石头,可惜最后太重又太多,无法托运回来。机场安检时,忍痛丢掉了绝大多数,他噘着小嘴巴向“鹰爸”提出一个愿望:给我和这些石头合个影吧。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现实中是能够找到原型的。位于若羌县的米兰遗址其实就是女儿国前身,现在只剩下残亘断垣,漫漫黄沙之下能说得出名的仅剩下佛塔、客栈和一根图腾柱的建筑物。据传当年玄藏法师在此讲经多月,女儿国并非没有男人,而是女人当家作主,可能是一个母系社会。
孩子很爱看《西游记》,于是楼兰成了必去之地,但到了才发现,眼前的景色无论如何与金碧辉煌的宫殿扯不上关系。作为未开发的文保单位,这里散落着不少垃圾,于是“鹰爸”和孩子们开始化身“环保卫士”,将散落的人为垃圾进行收集,临别前交给负责看守遗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十分感动,拿出自己种植的若羌红枣犒劳辛苦的孩子们。而在这次徒步中,孩子们每次拔营之前也先要清场,果皮、食物残渣不收集,留给小动物食用,其它的要么挖坑深埋,要么焚烧。
3 楼兰几乎无路,开车像玩蹦极
去往楼兰几乎无路可走,只能先乘车,再徒步。车子是清一色的改装版丰田80,根据车标的形象,开车师傅将爱车称为“牛头车”,这种车四轮驱动,性如公牛,遇坡爬坡,遇水涉水,也是新疆地区最能跑耐驮的主要车型之一。然而就是这种车,在前往楼兰遗址的路上一样磕磕绊绊,因为地形实在太复杂了。地上是前车辗过堆积下的半米多深的浮土,浮土之下可能掩藏着沟壑,“牛头车”从70度的坡子上俯冲下来,爬过暗沟,紧接着就往80度的坡上冲。孩子们回忆说,当时坐在车内,握紧车把手,眼看着车头越爬越高,感觉马上就要翻车,却怕影响到开车师傅的情绪,不敢惊叫出声来。有好几次冲锋失败,车子又退到了坡凹中,动弹不得,只能请前车折回来用钢丝绳拽出去。有好多次,车子艰难爬上巅峰,随即就是一个360度的大转弯,又是一个几乎塌方式的下坡……如此下来,乘车的人感到心疲力竭,开车的人累得直喘粗气。之前随车队一起进来的四驱皮卡,艰难地走不到3公里就彻底“趴窝”了。
24公里的路开了近3个小时。最后三公里的路,“小鹰”们开始徒步,周围高高低低的雅丹地貌让人辨不清方向,走了一弯又一弯,让大家迷迷糊糊辨不清方向。幸亏“鹰爸”的装备齐全,GPS、卫星电话、每个孩子和家长人手一部手台。楼兰遗址保护得很好,遗址之上,随处可见胡杨的残干,而眼前曾被做成房梁的胡扬足有脸盆粗细,不由令人遥想当年楼兰的建筑群是多么的宏大。
整个方圆数公里的遗址之上,陶片随处可见,但不能随意捡走。因为一般的车子进不来,徒步的人更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若无后援,光供给装备的负重,徒步者就无法行走,况且要经过文保单位和军事部门的多重批准,进来者寥寥。而此次“鹰爸”率领小鹰们徒步罗布泊,重中之中直指楼兰。西域三十六国为何神奇消亡,楼兰美女为何千年不腐,丝绸之路之曾经走过哪些行者、取经人、留学生,中原与西域文化在此交融和传承,似乎只有到了楼兰之后,才能找到开启千年之谜的钥匙。
一位家长感慨说,孩子们可能一时并不能全部明白保护楼兰遗址的价值,但长大之后,他们曾经亲眼目睹的土丘、佛塔、陶片将成为他们理解天文、地理、历史等科学的依附点和发力点。
4 裸跑弟遇险汽车自燃半夜归营
两个小时之后,大家陆续从楼兰遗址撤出,令人想不到的是,回营地的途中,“裸跑弟”、妹妹和妈妈的车子出现了自燃。先是闻到一阵焦糊味,司机停车打开引擎盖,火苗已经蹿出老高,新疆地广人稀,加油站相隔较远,跑长途的车子多是油汽混合动力,一旦着火极可能引起汽罐爆炸,形势十分危险。打开车门后,小孩大人赶紧撤退到安全地带,司机十分老道地用沙土铺向着火点控制火势。侥幸的是,几经努力,火被扑灭了,可车也坏了。虽然沙漠的司机必备修车的本领,孩子们也在一边帮忙,可着火的车子还没修好,夜幕却已悄然降临。其他车厢里驳载过来的人让空间明显狭窄多了,要命的是“牛头车”的排气管制造的“沙尘暴”让自己迷了路,打开大灯的能见度不超过三米。车上的食物和水经过一天的损耗所剩无几,每个人都饥肠辘辘,神情烦躁,开车师傅不时拿手电筒下车探路,虽然夜间气温很低,可汗水却沿着师傅紧皱的眉间往下流。
人心齐,泰山移,最后一辆车终于有惊无险地挪回了营地,这时已经是深夜11:30。大家长长舒了一口气,孩子们终于于吃上宵夜,白开水泡方便面也吃得津津有味,连一口汤都不愿剩下,后面又上了白米饭,每个饭粒都吃得干干净净。
他希望儿子能够热爱生活,珍惜当下,朱清毅的心得则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
葛昊褀的爸爸说,这次徒步楼兰,一路上收获了风景,也收获了友谊,特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能吃苦的种子,相信他们长大之后能够更加坚强。(徐晓风)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