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人口产业输入区”江宁的“蓝天密码”
“十二五”优良天数从47.1%提升到75.7%
“十一五”末,江宁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后,江宁人立即将目光瞄准“国家生态文明区”创建。“十二五”以来,江宁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方略,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蓝天、清水等“十大行动”,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积极探索符合江宁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新模式。近日,南京晨报记者走进江宁,用大数据盘点五年来江宁“蓝天密码”。 大数据:优良天数75.7% “人口产业输入区”优良天数从47.1%提升到75.7% 根据南京市人口和计生委发布的《2014年度南京人口发展报告》。户籍人口近百万的人口大区是鼓楼、江宁和六合三区,去年,江宁以近2.4万的迁入规模成为人口迁入最多的区域。 此外,产业增加、路网密布的江宁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较“十一五”末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市和苏南平均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江宁区的大气优良天数比例由2011年的47.1%(新国标)提升到75.7%以上。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看到蓝天,能让我感觉到幸福。”家住江宁东山的贺莉在新街口上班。对于江宁这五年的空气,贺莉的评价是:“郊区空气比主城区好多了。” 五年内,像贺莉这样的“新江宁人”看中了山清水秀城美的江宁,纷纷从主城来到江宁买房。人口、产业“输入型”大区江宁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大数据: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降低41.8%、37%、28.8%和67.2% “铁腕治排” 先后制定十多项专项行动方案 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位于江宁淳化街道,通过技术革新,水泥窑烟气脱硝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记者看见,项目脱硫、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4.6%和60%以上。 “江宁区对协鑫电厂、中联水泥等48家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控系统,区内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70多套。打开电脑,就能查看到全区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实时数据。”江宁区环境监察大队黄玉林介绍说。 “十二五”期间,江宁区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江宁区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41.8%、37%、28.8%和67.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就是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尤其是大气质量,江宁区先后制定了《江宁区节能减排行动计划》、《江宁区蓝天行动计划》、《江宁区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等十余项专项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铁腕”关闭造纸、电镀、选矿等严重污染企业75家,提档整治化工企业36家,淘汰热电厂1座、小钢铁厂4家、年产40万吨以下的水泥生产线14条、水泥机立窑(回转窑)12座和制砖厂轮窑23座,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600多家。 大数据:2000个工地控扬尘 “泥浆不外流,轮胎不带泥” 治理扬尘有妙招 江宁作为南京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项目多工地多,平均每年有400个工地,“十二五”期间差不多有2000多个工地。但让记者吃惊的是,江宁区的大气扬尘却在逐年下降!今年降尘为5.46吨/平方公里·月,较去年同期下降0.71吨/平方公里·月,降幅11.5%,完成6.65吨/平方公里·月的考核指标。 这一切的秘诀,就是江宁有个“扬尘办”。记者了解到,江宁区扬尘办坚持每月对街道、园区扬尘管控情况进行考核排名。扬尘办还有两个督导组,坚持每日分片巡查,去年1月-11月份,下达扬尘限期整改通知书504份,督办联系单35份,处罚工地62家,建议处罚金额160余万元。 江宁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江宁治尘严格落实“9个100%”的要求,即工地扬尘防治公示牌设置率、工地标准化围挡率、冲洗台设置率、出场车辆冲洗率、工地现场裸露土方的覆盖率、工地主要道路和操作场地硬化率、土方外运渣土车密闭化运输率、拆迁工地湿法作业率、主次干道每日冲洗率等均要达100%。 南京目前有8个市级的渣土弃置场,其中有5个在江宁,分别在江宁吉山铁矿、江宁孟塘、江宁恒固、麒麟炼灰厂、淳化田园。南京70%的渣土运来江宁。如何抓好渣土管控? 江宁人的回答是:“一抓场,公办公营打击黑土场。二抓运输,采用市场化,同时也加强监管,没有在江宁区进行渣土运输登记核准的渣土车辆,无法在江宁区域内从事渣土运输活动。” “当蓝天不再成为一种奢望,当白云成为我们的常客,当绿色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我感觉,生活在江宁,就是一种幸福。”一位住在百家湖边的南京诗人写下这句美丽的诗篇。 通讯员刘建平王蓉蓉 记者成岗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