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华候选12月中国好人:日均睡眠不足5时
新华网南京12月14日电 (童井轩 杨梦奎)日前,中国文明网公布了837名“中国好人榜”12月候选人名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一心为公的人民好警察曹灿华入围好人榜。
曹灿华是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十中队指导员,今年53岁,中共党员。他从警以来,尽职履职,把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岗位奉献中,用优异的工作业绩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别是2005年从事刑侦工作以来,他平均每天睡觉不到5个小时,全力投入工作,一人承担中队一半的工作量,8年间,先后奔赴18个省63个市县区,行程100多万公里,办理近500起刑事案件,抓获了各类嫌疑人362名。
其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曾被南通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2013年度江苏全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标兵;2015年2月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发文《关于给予有关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记功的决定》,全省政法系统共表彰40名事迹特别突出的“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分别记个人一等功,曹灿华荣列其中。
退锦旗费,“推辞叔”走红网咯
今年4月11日下午2:47:41,网友“神候”在濠滨论坛关注南通板块的“焦点爆料”中上传了一段只有19秒的视频,标题为“警察你要逆天?身穿制服秀野性,引发数十人持续围观,说好的底线呢?” 点击视频,里面的镜头晃动得厉害,画面是一名五十岁左右、身穿警服、个子不高的男子在与另一男子相互拉扯推搡,不远处一些人在围观,现场声音比较嘈杂,听不清到底在说什么。从现场出现的蓝白相间的建筑物及一部警车来看,事情应该发生在公安机关,两人拉扯的背后还有一些店铺。短短一天内,该帖就显示有7600多位网友点击,有200多位网友在帖子后留言。
一直重视网上舆情的通州警方看到此帖后,立即介入调查,并在第二天以网络发言人名义上传了一则“真实情况的通告”的帖子。称:经过我们深入调查,该视频中的警察系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九中队民警曹灿华,事发时间为4月9日,一名受害人为感谢曹灿华破获敲诈案件并追回赃款而前往刑警九中队,向曹灿华赠送锦旗。曹灿华同志觉得打击犯罪是本职工作,理应执法为民,于是拒绝收受锦旗,受害人却非要请曹灿华收下锦旗,最后曹灿华想出折中的办法,收下锦旗,并退还制作锦旗的费用,于是便引来了路人的围观。帖子最后感谢广大网友的关心和理解,也请广大网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公安工作。
“真实情况的通告”帖子一发,再次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留言。一时间,好评如潮,三天点击量达14000余次,好多网友还给曹灿华赋予网名,称赞其“推辞叔”、“锦旗叔”。随后,《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实际上,在侦破的每一起案件后,面对受害人的感谢,曹灿华均只收“口头礼”,不管是宴请答谢,还是物品馈赠,哪怕是一面锦旗,有关于“物质感谢”的,曹灿华都一律拒绝,仅在2012年的一年中,曹灿华就拒收受害人赠送的答谢锦旗26面,而他则成为受害人口中的“老顽固”。
“四最”警察 日均睡眠不足5时
2005年6月,45岁的他从派出所转行刑警队,与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样,开始在刑警战线上摸打滚爬。在通州区公安局乃至整个南通市公安局的刑侦队伍中,53岁的曹灿华是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年龄最大的刑警。
“没有办不成的案件,只有办不成案件的人。”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曹灿华却仍保持每年个人办理60余起刑事案件的状态,近8年来,其共办理了500余起,个人绩效在通州区公安局的所有刑警中每年都保持领先水平。其中,由曹灿华主办的杀人案件36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6起,严重危害社会及群众的案件21起。由于办案水平高、速度快,曹灿华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从对其办理过案件的受害人进行回访结果来看,曹灿华在所有刑侦民警中满意度最高。
因而他也被人称为“四最”警察,即年龄最大、办案数量最多、办案质量最高、群众最满意。
2012年初,通州区公安局接公安部指示,组织开展对“2011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泄密案”侦破工作。由于该案利用高科技实施作案,手段极其隐蔽,且涉案人员多、地跨省份多,电子证据取证难,无样本可借鉴,难度系数非常大。多名骨干民警在了解此案后面露难色,最后,曹灿华被指定为该案的主办人。接手后,曹灿华通过4个多月的时间梳理脉络、取证调查,并潜心研究相关法律,求教检察、法院等机关意见,最终成功将1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移送起诉,而由曹灿华制作的侦查卷宗也被公安部定为侦办此类案件的样本。
曹灿华的口头禅就是“没功夫”。在近8年的刑警生涯中,他平均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节假日不休息、双休日不休息,多年来没有请过一次年休假,为的就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办案。为了办案,曹灿华经常以方便面充饥,还养成了不喝水的习惯;在办理的一起重大恶性案件中,曹灿华为给受害人家属一个交代,忙碌奔波,居然在三天两夜的时间内不吃不喝不休息,犹如“拼命三郎”一般;一次抓捕行动中,曹灿华驱车赶赴1500公里以外,中途没休息一分钟,就是为了能够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
“半夜醒来,经常看到曹指导一个人在埋头看材料、整理卷宗,每天晚上近12点睡觉,凌晨3、4点起床就是他的规律。”与曹灿华一组的办案民警小钟说。
忠孝两难 父亲去世前仍在工作
今年4月3日下午,曹灿华在医院内为一起重大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做笔录,由于该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进行自残并昏迷不醒,直至当天才苏醒过来,而第一时间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证据成为侦破该案的关键。作为该案主办人的曹灿华,对犯罪嫌疑人讯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却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父亲在50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内。一个从所未有的矛盾选择出现在曹灿华的面前,要么继续讯问,祈祷父亲能够等自己一会儿;要么中止讯问,立马赶到父亲的床前,一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曹灿华选择了前者。1小时后,讯问结束了,曹灿华赶到另一家医院时,父亲已经离世,年过半百的他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在曹灿华的人生世界里,别人总是比自己更重要。对面困难与不便,他总是抢先挑起重担,给他人以方便。“你真心对别人好,别人也会这样对你,所以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善待他人。”
年轻的同事都喜欢和他一起搭档。外出办案,老曹开车从来不要休息,干活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曹灿华带着年轻的同事魏建外出办案,两个人住一个房间,老曹琢磨着要连夜梳理案情、整理卷宗,但又不想魏建跟着吃苦,便一起休息了。等魏建睡着后,他又轻手亲脚起床,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干活。直到魏建半夜起床上厕所,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曹灿华待人和善、不计得失。单位准备为曹灿华在办公室安装一台空调,通风孔都已做好,空调外机已搬进阳台,而曹灿华却提出将空调让给年轻民警,在多次推脱之下,曹灿华仍旧固执己见,为此,中队长施峻决定再买一台空调给年轻民警,但曹灿华最终还是把自己的那台空调放到了单位的会议室。
工作中,面对受害人的求助,曹灿华一改寻常作风,不要求受害人自行到单位接受帮助,而是去主动寻找受害人,提供上门服务。2011年6月15日,辖区一群众因为家中被盗向曹灿华求助,希望能够破案。受害人为一空巢老人,考虑到腿脚不便,曹灿华便带着材料纸主动上门做笔录。由于受害人家住农村,地处偏僻且道路狭小,为寻找受害人家中地址,曹灿华徒步行走了近1个小时才最终找到老人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