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暨第二次省部合作联席会议召开 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

22.04.2016  09:08

     

 

石泰峰会见郑国光。苏局 摄影

 

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暨第二次省部合作联席会议现场。苏局 摄影

        4月21日,中国气象局与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共同召开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总结暨第二次省部合作联席会议,全面总结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审议江苏省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就“十三五”气象现代化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达成共识。

  会前,江苏省省长石泰峰会见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石泰峰对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双方表示,要牢牢把握气象是公益性事业的方向、基础性事业的定位、先导性事业的要求和科技型事业的性质,将共同加强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加强政策和规划指导,共同落实江苏气象发展“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气象现代化,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郑国光充分肯定了江苏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他指出,江苏省气象部门关注民生,服务决策,在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以需求为指引,以产品为核心,建设现代气象监测预报业务体系,精细化预报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先行,开展一体化基础数据规范体系建设工作,为发展智慧气象、融入智慧江苏奠定了基础;把握主体、载体、机制建设三个环节,创新科技和人才发展机制。江苏五年来的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服务江苏、融入发展、提升能力、示范引领等方面成绩明显。

  郑国光指出,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有措施、有抓手、有特色、可检验,为全国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导向和示范。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气象主办、多部门联动、省部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工作格局;二是规划牵引、指标引领、项目带动的融入式发展思路十分清晰;三是开放合作、厚植优势、发挥区位优势,着力补短板,提升气象现代化中的软实力;四是强化党建、注重文化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勇于奉献、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郑国光要求,江苏省气象部门要再接再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江苏气象现代化。一是紧贴需求,主动服务,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要牢固树立防灾减灾的红线意识,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突出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突出抓好保障民生气象服务,突出抓好生态文明气象服务,突出抓好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民生、服务生产、服务决策。二是深化改革,突出创新,着力补短板,提升江苏气象事业发展的软实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和方式,紧紧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汇聚科技人才攻克科技难关,持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提升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江苏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创新工作机制,用好用足江苏省地方政策和中国气象局各项支持,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成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需求导向和绩效评价,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结构,着力提高气象服务敏感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业务现代化、主体多元化、管理法治化的具有江苏特点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四是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着力提升全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站在新起点,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苏的定位、对新时期气象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组织实施“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做好重点项目衔接,着力提升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表示,经过“十二五”的艰苦努力,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气象事业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和丰富完善省部合作协议,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支持保障,着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服务质量,为全国气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江苏应有的贡献。

  徐鸣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建设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测、气象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气象服务、气象科技创新、探测环境保护与台站建设等重点工程。二是继续加强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完善供给方式,提升气象为农业、交通、海洋、城市、环境等服务水平,扩大公共气象信息覆盖面。三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气象灾害预报、影响评估、自动观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共建“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加大智力引进和人才交流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气象科技团队及高层次人才。四是继续加强气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支持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改革,健全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气象事业法治水平,完善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提升部门管理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五是继续加强省部合作共建机制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健全完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对省级气象部门的年度预算继续给予支持,并督促市县政府全面落实气象部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

  联席会议期间,郑国光还实地检查了江苏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情况。他先后到省气象台、省气象信息中心以及省气象服务中心,深入了解精细化预报业务、气象信息化、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公共气象服务等情况,与干部职工深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