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车暖气开得太足 吹得人昏昏欲睡撞上路牙险翻车
开暖气驾驶,车子撞上护栏。焦 哲 摄 |
龙虎网讯 天气渐渐变冷,驾车上路自然要保暖,于是,开暖气成了绝大多数司机的选择,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除去前挡玻璃的雾气。不曾想到,暖气是把“双刃剑”,最近几天,南京城区和高速接连因此发生了事故。交警就此提醒,冬季驾车开暖气,是有“讲究”的,所以一定要“悠着点”。
案例1
暖气开得足,昏昏欲睡险些翻车
12月18日晚,江宁秣陵交警中队接到报警,一辆面包车撞翻了车,交警到现场一问才知道,这起事故起因竟与车内的暖气有关——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司机把车上暖气开得太足,昏昏欲睡引发了此次事故。事故发生在晚上9时30分左右,司机王某说,自己是一路沿宁高线由北向南方向行驶。由于晚上气温下降,特别冷,所以一上车就将车内的暖气温度调得很高,刚开始觉得很舒服很暖和,但开着开着就有点昏昏欲睡。当车子行驶至宁高线西圩路段时,犯困的王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向左开偏离了道,直到撞上路牙才清醒过来。还好他反应快,立马打方向盘,最终擦着马路护栏停了下来。如果路中间没有护栏的话很有可能与过路车辆直接撞上,而后果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案例2
暖气太足车窗紧闭,高速上撞护栏起火
12月17日凌晨,高速八大队值班室接到报警电话,报警人称在雍六高速龙池服务区附近发生车祸,现在车子发生了自燃。正在路面巡逻的中队长马宏鑫接到值班室通知后,迅速赶到了现场,消防救援也同时赶到。只见一辆黑色小轿车撞上了护栏,并且在燃烧。马宏鑫迅速取下随车灭火器,和消防人员一起参与灭火,经过20多分钟的扑救,火势得到控制,但遗憾的是,车子已烧得面目全非。据驾驶员介绍,因为回家心切,从前一天晚上8点开车上路,一直持续到当天凌晨时分。因为天气冷,他车窗紧闭,暖气打得很足,结果眼睛眨了一眨就撞上了护栏,并随之起火。
交警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的、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规定。最终,该驾驶员因疲劳驾驶被处罚200元,记6分。
解析
驾车开暖气,不能直吹面部
交警表示,冬季驾车上路,开暖气成了大多数司机的选择,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除去前挡玻璃的雾气。不过,开暖气是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3点:
1、暖气不宜直吹面部。若暖气出风口直吹人体面部,时间长了,会引起浓浓的睡意,为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车窗可开一条细缝。当打开空调暖气一段时间后,由于车内本身处于密闭的空间,会导致感觉空气不流通。对此,车主可以将四个车窗都打开一条细缝,可将部分车内污浊的空气驱除,保持清醒的头脑。
2、行驶之后再开暖气。打火之后马上打开空调的暖气,不仅不能快速提升车内温度,反而会增加发动机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启动发动机预热,等发动机温度指针指到中间位置后,先打开暖风空调,同时把空气循环设置为外循环,让车内的冷空气排出车外,等待2—3分钟后,将空气循环设置为内循环。
3、停车闭窗开暖气不宜超一小时。停车闭窗开暖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停车时最好不要在车内睡觉,以免中毒危及生命。
■新闻链接
冬季行车有特点 驾车上路要留意
随着气温的降低,眼下已进入冬季“角色”,南京交管部门也为此发出提醒,冬季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会陆续增多,驾车上路一定要特别留意。
1、雨雪天气一旦出现后,车轮和地面摩擦系数降低,易引发车辆侧滑,因此要勤检查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及轮胎,保证制动系统有效,转向系统灵活平稳,灯光亮度符合标准,轮胎合格且气压适宜。
2、如遇到道路结冰,要低速慢行,除了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外,也要保持较大的横向安全距离,因为有时自行车和行人会因路滑不慎摔倒,所以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并礼貌让行,能让驾驶员及时反应,避免可能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3、冬季天气寒冷,易因患感冒用药产生困倦、眩晕,易疲劳犯困,所以一定要杜绝。一天当中有三个危险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这是最容易产生睡意和疲劳的时候,在这三个时段开车要格外小心。要让大脑皮层有恢复的时间,最好不要长时间持续开车,大约持续驾驶100公里或两小时就应该停车休息,跑远途的应该几个人轮着开车。
另外,行驶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很重要。例如,冬季车辆内外温差大,车窗玻璃容易出现雾气,此时应及时除雾,确保视线清晰;行车中,车内空调温度不宜太高,否则易瞌睡,影响驾驶安全;切勿将车停放在有积水的地方,否则积水冻结,将车胎与路面冻在一起,启动车辆时会令轮胎胎面变形,甚至直接撕裂轮胎。
通讯员 万庆松 苏天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焦哲 郭一鹏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孙婧